工人草坪挖出太歲 太歲是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的聚合體
6月16日,蘭州和平鎮一名工人在開挖草坪時挖出一“太歲”,找到報社希望有關專家鑒定,但蘭大生命科學院對此也無法給出結論。6月23日,蘭州市一位追蹤關注“太歲”的生態園林學方面的學者杜宗輝看到后認為,工人挖出的“太歲”應當已經有千年,是個“千歲”,他給工人給出收藏建議,同時工人張宏杰表示他愿意將“太歲”捐贈出來搞研究。
6月23日,本報新聞熱線接到了杜宗輝老先生的電話,他今年75歲,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北京林學院,目前是甘肅華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是一名生態研究工程師,研究和關注“太歲”已經30多年,見過或研究過的太歲較多。他說,他曾經追蹤山西、陜西等地發現的“太歲”,包括蘭州水車園和嘉峪關的“太歲展”。其實,“太歲”簡單來說是一種復合菌,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大型粘菌復合體,是由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的一個聚合體。《本草綱目》記載,“太歲”具有“久食,身輕不老,延年神仙”的養生保健作用。《神農本草經》中也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的記載。中科院院士吳階平、石學敏等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太歲”主要成分是PQQ,用于免疫力調節、癌癥等疑難雜癥的治療,效果十分明顯,因此稱“太歲”為“生物和氏璧”。但“太歲”不太建議被直接食用,因為它除了有益的物質外,還有很多有害物質,目前科學界對“太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不全面。它有太多的奧秘沒有被揭開,需要繼續研究,人們的認識也常常停留在傳說中。
杜宗輝老先生測量了張宏杰挖到的“太歲”,長度為35公分,寬為24公分。從“太歲”的大小形態看,他認為,這個“太歲”的年齡應當已有千年,是個“千歲”。他建議張宏杰盡量找回挖到“太歲”的土壤,用木料等材質做個箱子,放在土中,盡量還原它原有的生活環境,等有科學家研究時提供樣本。而張宏杰本人也表示,他挖出“太歲”不圖錢,希望捐贈給研究這方面的專家學者,為人類探秘“太歲”作出貢獻。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內徑25公分長度35公分水管的容量是多少_成都裝修公司》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