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5月19日上午9時,一場隆重而特殊的“冠巾儀式”在道教圣地——青城山建福宮舉行。酷愛中國道教文化的亞瑟.萊維坦先生在美國國際文化科學院院長褚成炎先生的引見下,不遠萬里從美國洛杉磯在三年內三赴青城山"尋根",拜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代玄裔弟子、青城山建福宮道觀當家張明心為師,實現了自己十五年的夢想。
拜師儀式結束后,筆者對亞瑟先生進行了專訪。
亞瑟先生自小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他21歲開始接觸到佛教教義并進行修煉,然而七、八年過去了,亞瑟漸漸地感覺到這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在他29歲那年偶然接觸道教養生并辟谷22天后,遂突發奇想并義無反顧地買下一座房子,房對面正好有一所俄羅斯人辦的道教學堂,幾番接觸下來,這位俄羅斯人就成了亞瑟先生接觸道教的第一位老師......十五年來,“道”逐漸融入了亞瑟先生的生命。“‘道’,是切實可行的大智慧”
在亞瑟看來,“道”是一個綜合的哲學體系,它詮釋了宇宙本真以及客觀事物的存在,也幫助自己更好地認清自己的位置、價值和局限。
“‘道’,賦予我們智慧,去消除煩惱、解開疑惑;認清自己,明白自身的強項和弱點;‘道’,指引我們更好地辨別真偽、認清對錯,不管何時何地,幫助我們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道’,不同于其他的哲學體系,遠非理論和教化,而是切實可行的大智慧。”亞瑟表示,學習“道”的人,把學到的智慧用到生活中去,必定會看到成效。如果他的學“道”之路是正確的,那么生活呈現的就是積極、樂觀向上的;如果他的生活偏離了“道”,那么反映出來的會是諸事欠安。這聽上去十分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卻意識不到、或者忽略了這個真理。所以說,學“道”伊始,每個人都需要一位老師,為其指明方向。
“我在不同階段對‘道’有不同的理解”
在專訪的過程中,亞瑟也談起了他在不同階段對“道”的理解。
最初接觸“道”時, 對于生活、事業、感情,亞瑟都困惑不已、情緒也很低落。所以,與他人相比,他用了更長的時間才開始理解“道”。
“有一天我正走在街上,思考著什么是‘道’。我開始意識到‘道’不是改變我,而是幫助釋放自我,找到最真的自己。亞瑟就自己對“道”最初的理解打了一個比喻:“就像一尊積滿塵土的金塑像,外面是一層層泥土和污垢,而‘道’,就是幫助其洗去塵土的流水,釋放其光彩。”
“后來, ‘道’幫助我釋放了縈繞內心許久的‘負罪感’。我的生意一直很成功,公司里一些員工比我年長、經驗也比我豐富,但是卻要為我工作,這讓我覺得有些‘罪惡’。亞瑟說,“后來,我學習了‘道’,我不再感到‘罪惡’、受其牽絆,我開始完全釋放自己頭腦進行經商,生意也愈加成功。”
隨著學習的深入,亞瑟意識到:“道”在三個層面賦予我們能量和智慧: 現實生活指導意義層面;思想、智慧層面;和靈魂、冥想層面。每個學“道”之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逐層理解、實踐、印證、內化,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理解“道”了。
“道”是怎么影響我的生活?
“道”影響了我的生活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道”讓我明白,應該珍惜并盡情享受現在的快樂與幸福,而不過多糾結于過去和迷失在未來的臆想中。
“道”是怎么影響我的生意、事業?
亞瑟認為,對于商人來說,生意經營的狀況,其實是內心生活狀態的真實反映。
“當你內心混亂、焦慮,你的經營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反之,當你開始真正了解自己、內心平和安定,你的事業就會蒸蒸日上。”亞瑟直言不諱,這些都是他學 “道”15年,用“道”的思想成功經商多年得出的經驗。
如何影響并改變我的學生?
“看到自己學生從悵然若失、滿腹疑惑、自暴自棄,變得精神飽滿 、能言善辯、充滿激情,我感到極大的喜悅。”亞瑟認為,作為老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看到學生的成功,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是幸福的。
亞瑟還向筆者舉了個例子進行說明。他有一個學生,曾一度迷失自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在亞瑟看來,無論是生意事業上、還是人際交往,他都在浪費寶貴的生命和精力。
“和我學習‘道’一年半之后,他的生活狀態徹底改變了。現在的他身體健碩、做事專注、勤懇上進,眼睛里流露出的是靈魂深處的愉悅。”亞瑟言談中透露出欣慰。
“把‘道’帶到美國去”
“中國的道教智慧和文化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自從我來到中國四川的青城山,并有幸拜在張明心師父門下,師從這樣一位真正的道教大師,她的言傳身教、誨人不倦、德行兼備,讓我受益頗多。”亞瑟深深覺得,把“道”帶到美國去,把中國古老的智慧帶到美國去,他責無旁貸,這將是他終身的使命。
“我很幸運的是,張師父認可并授予我在美國創辦道教學堂的資格。美國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文化根基不深,比起思想文化層面的東西,更注重金錢帶來的實利。因此,在美國這樣一個國家創辦一所道教學堂就顯得尤為重要。”亞瑟談起他傳“道”的規劃時的愿景,“希望能為西方國家的人民植入中國的道教文化,建立一個‘精神的依托之所’。
”傳承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
據了解,亞瑟住在洛杉磯,他的道教學堂(www.californiatao.org)位于好萊塢和硅谷之間,其學生大多數來自于這兩個地方及其周邊的產業。
“通過‘道’,我能幫助他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亞瑟說,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道”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他們也能去影響、改變他人的人生。比如說,來自好萊塢的學生,通過學習道教文化,能夠影響他們的作品創作;來自硅谷的學生,道教文化也能指引他們生產出更加人性化、更和諧的產品。可以這樣說,我影響我的學生,我的學生影響世界各地的人。
在青城山一行后,讓亞瑟更加堅定了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使命和決心。亞瑟一度強調:“我愿意傳承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保護、尊重大自然,在今后的事業中,多發展環保、節能的項目,讓周圍的人受益。”
采訪結束,祝亞瑟先生完成自己的心愿和使命,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采訪:孫季陶 圖:謝至開 翻譯:林愛 編輯:三道)
相關鏈接:關于青城山建福宮
建福宮在青城山丈人峰下,位居山門左側。宮觀始建于晉(公元266年—316年),原址在今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于今址。原名丈人祠,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
進山公路,經赤城閣,沿清溪上行,迎面便是五峰并峙如屏的丈人山。它綿亙1.5公里,最高處海拔1120米。南坡為陡壁,丹崖峭拔,白云繚繞,黛色參天。山因寧封丈人得名。
主治神仙
《列仙傳》云:“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便是寧封。宋彭乘《五岳真君殿記》云:“赤城洞天,則龍蹻寧(封)先生所治也。先生嘗為陶官,通神幽隱,或履蹈烈焰,隨煙上下,黃帝順風禮問,受《龍蹻經》,得御風云術,遂封五岳丈人(統領五岳)。”
古丈人觀
古丈人觀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融昭寺崖前。唐開元十八年(730),刺史楊勵遷于今赤城巖下。唐徐太亨《青城山丈人祠廟碑》云:“當年奉敕,青城丈人廟,準五岳真君廟例。”唐僖宗中和元年(881)辛丑七月十五日,詔內臣袁易簡、刺史王茲、縣令崔正規奉旨詣山修醮,封為五岳丈人、希夷真君。
北宋元豐三年(1080),詔加號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為儲福定命真君(見《蜀故》)。南宋淳熙二年(1175),因成都制置使范成大的奏請,賜名“會慶建福宮”。取古謠:“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之意,簡稱“建福宮”。
丈人觀舊有五岳四瀆壁畫。《益州名畫錄》云:“道士張素卿,簡州人也。”乾符中居青城山常道觀。中和元年僖宗遣使與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為希夷公。素卿上表云:“五岳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岳之上,不可稱公。”敕改丈人為希夷真君。王蜀先主修丈人觀,請畫五岳四瀆、十二溪女及岳瀆曹吏。詭怪生于筆端,觀者恐懼,實畫中之奇絕也。
今建福宮
今建福宮系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近年又再次進行大規模重建。它后有丹巖翠林掩覆,前有亭樓映襯,建筑中軸線與進山公路約成45度交角。游人沿著蒼楠翠覆的石級梯道,轉折入宮,外山門有著名書法家董壽平先生手書楹聯。內山門門額“建福宮”三字系1940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
建福宮現有大殿三重,前兩重系近年來青城山道教協會籌集資金新建的重檐樓殿:
建福宮第一殿:供奉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靈祖)及財神,內側供奉慈航真人。
建福宮第二殿:名為“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寧封真君及廣成先生杜光庭,亦稱杜天師。
建福宮第三殿:即后殿,內塑有三尊彩像:中間是太上老君,道教尊為教主;左面是東華帝君,即華陽真人王玄甫,為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創立者王重陽。殿堂板壁刻有張三豐祖師的詩,大殿檐柱上懸有長達394字的青城山著名長聯。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王靈官神像護法監壇之神塑像靈官爺神像寺廟雕像供應》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