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職業教育涵蓋300多個職業崗位,以培育工匠精神為目的,為德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讓德國制造成為“世界一流”!究竟德國職業教育如何培養出工匠精神?馬上為你揭秘~
德國教育體系:
挖掘孩子的天賦與興趣
在德國人的眼中,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財富與資源是人。
德國的工業從業者,不僅遵循社會規范,而且擁有高職業素養,極具工匠精神,這源于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的出現。
德國的孩子在4年的義務教育后,將進入2年的定向階段。定向階段是為了挖掘孩子的天賦與興趣。2年定向階段結束后,孩子將進入中學階段,在這個階段,將由老師與家長共同決策孩子進入哪個發展“軌道”。
德國的中學教育,具有非常清晰的指向性。學生一共有三種選擇:
1、普通文理高中,之后進入綜合性大學,也就是中國意義上的本科大學。
2、職業高中,之后進入應用技術大學,也就是中國的職業技術學校。
3、通過職業技術學校進而直接就業。
然而,德國只有約30%的青少年會選擇普通中學,其他青少年都會選擇以專業化教育為主的“軌道”——德國職業教育。
雙元制教育
30%時間在學校+70%時間在企業
德國聯邦勞工局公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德國失業人數有所下降,失業率為6.1%,低于2015年的6.4%。近十年在歐盟國家中,德國一直都是失業率最低的國家,這都要歸因于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
德國的職業教育理念是:一個體制能夠讓年輕人在兩個地方受到教育,一個是在學校,一個是在企業里,也就“雙元制”(Dual System)。
雙元制下,學校和企業會進行密切合作,學生僅用30%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其余70%的時間則在企業中學習實用技術。
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到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及整個工作思維、問題思維、職業思維的養成,便是“德國制造”和“工匠精神”的基石。
中國與德國教育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使得德國一躍成為世界工業的領頭羊,同時也成為了各國紛紛效仿的對象,中國也不例外。那中國與德國的職業教育存在什么差異?
職業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由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等子系統相互作用構成。其中,學校和企業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政府和行業則是推動系統正常運行支持者。而中國與德國職業教育的不同,就在這四者的關系處理上。
辦學主體:
德國雙元制教育下,辦學主體是企業和學校。其中,企業負責招生、實訓、就業等工作,起主導作用。
立法體制:
德國的職業教育法規體系較為完善,涉及職業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有詳細規定。目前,規范德國職業教育基本的法律有《職業教育法》、《聯邦職業教育法》、《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手工業條例》。
理念差異:
德國采用雙元制后,經常會出現研究生畢業回到職校學習的現象,在德國人看來,接收職業教育并不是在接收“次等教育”,而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看完德國職業教育對工匠精神的培育,
小伙伴們有沒有啟發或思考呢?
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中德工業服務區微信小組編輯
來源:吳曉波頻道(文/巴九靈)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聯邦日常用藥怎么樣聯邦布洛芬緩釋膠囊》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