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12月1日新加坡總統陳慶炎飛抵日本,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雙方達成了一個重大約定:共同努力,推進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生效。這也就是說,在TPP這個“群”的“群主”——美國宣布“退群”之后,日本和新加坡挑起了大梁,分別自封為“群主”和“副群主”。
新加坡是TPP最早的4個發起國之一,2009年,美國在新加坡、日本的游說下決定入伙。TPP從此就有了服務于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意味,當然也就有了制衡中國的成分。 對于TPP,奧巴馬看得很重。但無奈全球化浪潮見頂,歐美中下階層都對這類玩意感到厭倦,覺得那完全是為精英階層攫取更大利益服務的,比如TPP中“保護跨國公司利益”的條款。特朗普更是非常明確地表態,TPP必須停止。
新加坡和日本在全球化問題上,跟美國的立場完全不同。這兩個國家都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必須依靠全球化的推進發展經濟。另外,他們天然是親美的,對于中國崛起充滿疑懼,希望把美國套牢在亞太,特別是東亞,充當他們的保護傘。
所以,日本和新加坡決心推進TPP,就有了兩層含義:第一,先把“群”真正建立起來,虛位以待,倒逼特朗普政府改變主意,最終加入。第二,如果美國真的絕情,有TPP在手,也可以逼中國低頭相求。畢竟,沒有美國的TPP還有11個國家,經濟總量仍然占全球的接近20%。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也可以說,日本和新加坡,希望通過TPP繼續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博弈,以獲得未來政治、經濟方面的主動權。
事實上,TPP如果搞不下去,天然有一個替代品,那就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這是由東盟10國,加上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一共16個國家組成的,也在推進之中,日本和新加坡也都是發起國。
但很顯然,日本和新加坡更重視TPP,而不是RCEP。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更大朋友圈里,中國個頭最大(GDP、人口、外貿總量均為第一),地理位置又處于天然核心。新加坡和日本不愿意看到中國主導的貿易協定率先獲得成功,寧可搞一個小一點來制衡中國。
日本和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高鐵建設上,是強勁的競爭對手。而近日,中國跟馬來西亞宣布在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以西不到200公里的地方大規模建設皇京港,這個港口跟新加坡顯然構成了競爭關系。而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
因此, 新加坡、日本在美國“退群”的情況下,仍然大力推進TPP,顯然是在跟中國展開全面的博弈。這場大戲,顯然才剛剛開始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RCEP產地證原產地標準-完全生產PE是什么意思》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