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源禪師德相(本覺上人收藏)---------
別 名:妙心、心凈、真空
出生地: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
出生日期:1923年4月12日
職務: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暨副主席
嫡系傳人 :李璜之(本覺上人)
----------李璜之與佛源老人法相--------
人物生平受戒學法
佛源法師,湖南桃江人,父諱芳有,母賈孺人。法師生于公元1922年癸亥歲二月廿七日辰時,少而聰慧。年十八,投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暉上人剃度,法名心凈,號真空。方七日,《楞嚴咒》已誦熟,寺規法則見即能知。次年赴南岳祝圣寺佛教講習所,親近空也、明真、靈濤諸公。1946年春,從福嚴寺鎮清律師受具。時太虛、芝峰諸師創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法師亦由益陽佛教會選派受訓。結業后轉入鎮江焦山佛學院、寧波觀宗學社,皆以世局動蕩學潮沖擊,未久安住。遂結伴三人朝普陀,途逢異僧助給船資,方至潮音洞,各見瑞相,或為紫竹林,或為護法韋馱,唯法師赫然親見白衣大士趺坐于洞。未幾,益陽白鹿寺弘暢老人數電催回,臨終付法,囑繼任方丈。寺為魏晉古剎,時住僧百余,蔚然湘中一大叢林。
法師以自謙故,不欲勉為,唯助益陽佛教講習所教務,開講《彌陀經》等。至1951年正月,感無善知識攝引,道業難成,乃與覺民南行親近虛老。至云門,任知客。一日,地方軍警到寺清查戶口,處置失度,法師與監院明空均被拘。五月,中央得悉云門受困事,遂遣京中要員至,始獲平靜。六月十九日虛云老人啟壇傳戒,法師任引禮并增受戒品。老人賜師號佛源。旋與朗耀、法云同受云門宗法,老人賜師法派號妙心。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陳銘樞等邀虛云老和尚進京,佛源法師隨侍起居,照料湯藥,歷京、漢、蘇、滬、杭各寺,協助申請籌備中國佛教協會,悉心記錄法語開示。次年云門遣印開、寬度等迎請老人回山,來果、葦航、趙樸初諸公慮大局故,阻之。而云門諸師以事極艱繁,需勝福德故,均不肯承命領眾。老人無奈,乃示監院印開依歸元寺規,置諸師名字入筒中,于韋馱尊前上供祈禱,大眾11拈之,若連出三次者為和尚,遂得師名。眾俱歡喜,函告北京。五月,老人即命師南返。
苦修勵志
六月三日韋馱圣誕,佛源法師升座。自是檀信皈依,海眾安和,農禪并舉,家風重振。然諸行無常,世事滄桑,實莫能測。1958年反右事起,師蒙冤在獄。次年虛公入寂,亦不得知。時值三年自然災害,幸優婆夷老志英、劉寬培竭誠護助,師得以渡過病難。至1961年始獲釋,隨交由南華禪寺勞動監管十八年。師時四大羸弱,病痛折磨,以時時作務,風雨無休故,積疾成疴。諸僧或有自縊、返俗者,然師為傳佛種故,苦勵心志,不畏時艱,日課地藏經、地藏懺,以祈大士哀佑,今猶未輟,至感大士放光攝護。
保護國寶
“文化大革命”中,諸造反派押六祖、憨山、丹田真身至韶關游行,欲焚之而未果。然將六祖、丹田兩真身胸背洞穿,大若碗口,臟腑、靈骨掏擲于地,其狀實難卒睹。時佛源法師欲落淚亦懼人知,
又恐紅衛兵卷土重來,祖師真身再遭劫難,乃冒死收其靈骨,藏于后山九龍泉側巨樹下。復慮身命無常,遂遣使告香港圣一法師,來此攝照片歸,以待將來。唯恐祖之靈骨臟腑毀矣。眾生業力不可思議,一至于此。在“文化大革命”中,僧眾被迫停止誦經、禮佛等佛事活動。師有道心堅固,志誠意篤,虔誠信仰,暗中禮佛誦經,乞佛力加被。1976年1月,“四人幫”被粉碎,十年浩劫終至結束。
三年后,即1979年,佛源法師亦獲昭雪,旋赴中國佛學院主講律學,兼外事接待、文物管理。師以六祖真身事告明真、巨贊諸師及趙樸初會長。樸老震驚,立致函廣東省委習仲勛書記,習公即委要員至曹溪,助師恢復真身。師常言,六祖靈骨色如金,堅沉亦如金;丹田靈骨色黑而輕,其有金銅之別乎?
復寺弘法
1982年,國務院公布云門寺為首批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佛源法師率四眾往禮偃祖,乳源縣府遂請師還山。其時寺中僅余老僧三人,殘存殿宇盡為危房,經像法器幾無所有。師既歸也,日夜籌度,事必躬親;領眾出坡,不辭辛勞,遂感龍天擁護,四眾仰歸,住僧漸至百余。1986年啟壇傳戒,建筑已具規模。趙樸老來寺,贊為:“古剎千年幾廢興,喜瞻佛日耀云門。殿堂毀后重重建,經像燒余漸漸增。”又云:“十方翹首宗風振,第一功勞在樹人。”
至今全寺新增建筑計已二萬余平方米。師以住持農禪家風為己任,率寺僧植果樹千余,銀杏二百,修竹萬竿,自種田地十余畝,禪堂坐香每日六支,冬季五七專精參究,復設佛學院攝引后學。道風遠播,德澤普被。1990年佛源法師兼任益陽白鹿寺方丈,1991年兼任南岳祝圣寺方丈,復任中國佛協常務理事暨咨議委員會副主席。
1990年,曹溪惟因和尚入寂,傳正法師受兩序大眾推舉為代理住持,而后因胃病加重,力不從心,乃集兩序大眾議決禮延佛源法師繼南華丈席,于1991年11月、1992年3月兩度報政府請準。1992年四月初八日佛源法師遂升座晉院。師自言,憶廿余年前六祖之真身遇難事,應加意愛護常住,直如臨深履薄,豈敢輕心放逸。佛源法師見曹溪門外攤肆雜陳,人車喧囂,了無秩序,乃極力清徙,以墻圍其地,外建石牌門樓,內為水泥車坪,左右攤位,統籌劃一。復慮殿堂年皆久遠,故募緣修復藏經樓。又興建虛云和尚紀念堂、智藥三藏尊者紀念堂,以彰祖德。
安詳示寂
2009年2月23日晚北京時間20點36分,一代高僧,禪宗尊宿,佛門泰斗上佛下源長老在云門山大覺禪寺方丈寮房內安詳示寂。享年八十七歲,僧臘69載,戒臘63夏,云門山大覺禪寺在于2009年2月25日(農歷己丑年二月初一)13:00舉行封龕儀式;于公元2009年3月1日(農歷己丑年二月初五)09:00舉行遺體告別追思法會。
------------------------十萬弟子送尊師
贊嘆曰:
京漢蘇滬,隨學虛公,韋馱推出,挑云門宗;
舍身忘死,護祖靈骨,子孫萬代,得禮真容;
曹溪綿綿,法乳淙淙,德業流芳,弘振家風。
萬人送別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香港大嶼山圣一法師、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凈慧老和尚……中國當代最頂級的高僧大德,各率弟子,趕赴云門山大覺禪寺(云門寺)。逾十萬善男信女,潮涌而至,送別一代高僧。
2月28日晚,冷風,陰雨。記者一行趕到韶關乳源,所到之處,各大酒店門口均設有“上佛下源老和尚追思法會接待處”字樣的引導牌,酒店客房人滿為患,沿街打探下榻處的年輕僧人及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此情此景,讓人恍若置身于金庸筆下百年一遇的武林盛會。
當晚的云門寺山門口,懸掛著黃底黑字的橫幅,上書“沉痛哀悼上佛下源老和尚圓寂”。從山門到設于佛學院的靈堂,約一公里的山路兩邊擺滿了花圈,挽聯落款,有寺院、信徒,也有韶關市政府、益陽市政府等黨政機關。
佛源老和尚是近代著名高僧虛云老和尚(1840-1959年)的傳法弟子,承接了“一花五葉”中的云門宗法脈,經過一生修行,成為大徹大悟的第13代宗師,被佛教界尊稱為“云門法王”。佛源老和尚曾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佛協常務副會長、韶關佛協會長,他還曾是云門寺、南華寺、湖南益陽白鹿寺、棲霞寺、德山乾明寺、南岳祝圣寺等6個著名寺院的方丈。佛源老和尚圓寂后,云門寺和佛教界長老經過商議,決定保留老和尚的真身封入佛塔中。
佛源老和尚曾是一誠長老的教授師,83歲的一誠長老接到喪報后,坐在輪椅上說的第一句話是:“只要云門請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去!”
3月1日上午,愁雨不休。佛源老和尚的真身已封入龕(圓頂瓦甕)中,陳列在禪堂靈臺上。
前來送別老和尚的群眾,在雨中千遍萬遍地誦著“南無阿彌陀佛”。據中新社的報道稱,3月1日,云門寺里來自海內精簡的善男信女,至少有10萬人。
來自深圳的鄧娘坤先生曾在惠州禮佛禪寺短期出家,他告訴記者,佛源老和尚為弘法利生,甘受苦難,單是這種情懷已經讓人敬仰不已。來自廣州南方日報的一位女義工則表示,寺院不僅僅是出家人的地方,所有內心存有美好愿望的人都可以進來。在這里,她學會了懷著感恩的心去幫助別人。
化解云門厄運
摘自佛源老和尚1992年的自傳。
云門事變
五一年春,乳源縣實行土改,有人鼓動農民向云門寺清算。一天,數十農民入寺,將全寺衣被等物拿到方丈,逼老和尚承認是云門寺欠了他們的錢,要云門寺清還。但此衣被等物折價后仍不夠,農民又逼老和尚寫欠條,并要限期還清。時值解放初期,地處粵北山區的乳源縣又在清匪反霸,所以每天都有公安局的人入寺清查戶口。一天查出一個逃亡保長,事情引起波動。有的年輕僧人膽小亂供,胡說寺內藏有電臺、手槍等物。公安局信以為真,便到寺內嚴查。我與明空、智悟當家師等被拘于縣城,關在州街碉堡內,直到北京來人,五月時被無罪放歸云門。
五二年初,老人預知此乃大禍臨頭,若北京不來人解決,全寺僧人將難以幸免。乃招大家于方丈內開會,望能有人去北京求助,但眾僧攝于威脅,無人敢去,老人焦急萬分。當時事態萬分危急,老和尚被囚在方丈,有數人晝夜看守,百余僧人分囚于禪堂、法堂不許外出。有關人員遍搜寺內,上至瓦蓋,下及地磚,佛祖尊像,法器經藏,無不一一細查,甚至挖地三尺。嚴查兩日,均一無所獲,遂將監院明空、智悟和我等拘去。又將冊籍部錄及往來書扎及老人百年來所著法語、經疏等一并搜去。此皆為工作組誤信寺內藏有電臺、槍械及黃金白銀等物所致。數日之內,連拘去僧人二十六人,嚴刑逼供,至使妙云法師被打死,體智等手臂斷折,法云等亦因之致殘。眾僧恐懼至極,又有數人逃走失蹤。雖嚴加囚刑十日,工作組一無所獲,更遷怒于老和尚。
老和尚三月初一便遭囚禁,并連遭審訊,勒令交出金銀槍械。老和尚或言無有,或默默不應。初三,工作組按捺不住,用木棒、鐵棒將老和尚打得頭破血流,肋骨斷折。老和尚跏趺入定,堅忍不對。工作組憤怒,更用力毆打,乃于昏死,后二日方醒。初五工作組又至,見老和尚端坐養息,又暴毆之,以為必死。老和尚被侍者抱坐禪榻,趺坐如故。初十老和尚不支,方作吉祥臥下,經一日一夜,全無動靜,眾以為涅槃矣。次日晨,老和尚方蘇醒。
燃指供佛
我先于二月十九燃指供佛,數日后稟明老人,毅赴北京。
(注:燃指供佛,指1952年的2月19日,即將過30歲生日的佛源,虔誠地在云門寺大殿內燒香點燭,跪拜宣誓,自燃左手無名指以供佛,數日后主動請纓,前往北京求助。)
請纓赴京
先到武漢見陳銘樞,陳說,這是農民運動,誰也不敢阻攔,要我立即上北京見老人弟子李濟深。李濟深乃民革主席,與劉少奇、宋慶齡、張瀾同為建國時中央政府副主席。到北京后,李濟深對我很客氣,我將云門和老和尚的事一一向他匯報,他立即去找周總理。周總理得知情況后,也立即與身在廣東任上的葉劍英通了電話,要葉劍英立即采取行動保護老和尚的安危,并派人護送到北京。李濟深回到家里,要我火速回云門,請老和尚立即離開云門寺,因為云門寺在農村,下面政策水平差,不離開恐怕出事。次日我乘火車南下,到了韶關不敢回云門,怕人知我到了北京報信,回去必受報復。故托天性、提輝二師赴云門,將李副主席的話一一轉告。
老和尚便于四月初四離開云門,在大鑒寺過五一節(四月初八)。當時韶關負責的官員要他帶頭在大街上參加慶祝游行,可憐老和尚當時一身病苦,游行回來,汗水濕透全身。
當時中央已派專員南下,準備接老和尚進京,次年正月至三月,北京更四次來電相催。四月初八,我與覺民、寬度、法云侍奉,乘車北上。
云門寺
云門寺又稱大覺寺,坐落在廣東省乳源縣云門山,是國務院確定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云門寺源于云門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張,嘉興(今浙江)人。
出家后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道,后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惠能圓寂后,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岳懷讓和江西青原行思兩個法系。到唐末五代間,南岳一系形成溈仰和臨濟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云門宗的傳承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鑒--義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廣福院得義存印可后,就來到韶州云門山,修復殘破的光泰禪院,開創了自成一系的云門宗禪風。其說教方式獨特,被稱作“云門三句”。據《五燈會元》曰:“我有三句話,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
歷屆修復
1943年,近代名僧虛云從廣東曹溪來到云門寺,見古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但文偃祖師肉身猶存,就發愿重興云門宗祖庭。在虛云法師的努力下,1943年至1951年,歷時10年,先后修建了殿堂樓閣300余間,雕塑佛菩薩圣像100余尊,并安禪傳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鐘鼓重鳴,宗風重振。從1953年起,虛云法師的入室弟子佛源繼任云門大覺寺方丈,實行農禪并重,以寺養寺。“文革”中停止佛教活動。1983年國務院確定大覺寺為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受到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大覺寺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師回到云門,重修寺廟,再塑佛像,恢復佛教活動。1986年農歷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覺寺舉行傳戒法會,有800多人分別受出家和在家二眾的戒律。云門寺住持佛源法師、廣州光孝寺住持本煥法師、香港大嶼山寶蓮寺住持圣一法師分別擔任傳戒師。
大規模的維修
1984年7月至1990年夏,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內外信徒的資助下,云門大覺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修復后的云門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客堂、鐘樓、功德堂、鼓樓、伽藍殿、延壽堂、祖師殿、禪堂,還新建了虛云和尚紀念堂、舍利塔、山門、佛經流通處、涼亭等,殿堂內塑造了佛像,使寺廟比原貌更加雄偉莊嚴,格局更加宏大,設備更加完善,以新的面貌再現云門山麓。云門大覺寺共維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今后擬計劃建設圖書館、佛教診所,開發云門峰、云門亭等旅游景點。
云門大覺寺新修的山石碑坊高達12米。山門內壁存有著名的南漢大寶元年(958)《大漢韶州云門光泰禪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等重要石碑,為佛教珍貴文物。距寺半華里,有海會塔,周圍有殿堂房舍數十間,可容百人居住,現為女眾修學的場所。后山又新修了虛云和尚紀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勝,可供僧人閉關閱經之用。寺前有觀音山、桂花潭風景區,有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巖、慈悲峰、鐵鼓山等山水名勝,流泉飛瀑,山巖嵯峨,桂花香溢,風光綺麗。
白鹿寺
一九九零年,師兼任益陽白鹿寺方丈。
白鹿寺建在益陽市城區資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鄰會龍山,距離資江一橋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憲宗元和年間,距今約1200年。古寺鼎盛時期有四進,第一進為彌勒佛殿,左右為四大天王;第二進為觀音殿,左右為佛學堂;第三進為大雄寶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左廂房為禪堂,右廂房為齋房,第四進為藥師殿、藏經樓。住寺和尚有300多人,是益陽最大的一座寺廟。
祝圣寺
一九九一年,師兼任南岳衡山祝圣寺方丈。
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又名缽盂庵, 是雞足山一座龐大的建筑群,系虛云和尚親自在國內外募化功德創建,清光緒賜名"護國祝圣寺",為十方叢林大剎,總面積1.335萬平方米,1984年,國務院確定祝圣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佛教開放活動場所。
南華寺
一九九二年,師兼任南華寺方丈。
南華寺又稱南華禪寺,坐落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南約22公里。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1990年,佛源法師繼南華丈席,1992年5月17日隆重舉行方丈升座慶典及虛云老和尚、惟因和尚舍利塔落成開光儀式。其主事于南華期間,源公繼前賢未遂宏愿,重修天王殿、寶林門、藏經樓,新建虛云老和尚紀念堂、智藥三藏尊者紀念堂、卓錫泉牌坊、《六祖壇經》碑林、頭山門第一牌坊等。
1993年,韓國觀音禪院方丈、曹溪宗傳燈第七十八代傳人崇山禪師,率領本國及美國、日本、東歐南非諸國一百三十多人專程到曹溪禮祖。1995年佛源法師應韓國華溪寺之請,前往該寺主法傳戒。
1994年首次在曹溪啟壇傳授二部僧戒,舉行水陸法會,鐫刻佛祖道影分布供奉在法堂、六祖殿內。
1996年又與同仁在南華禪寺舉行‘禪宗世界一花第四屆法會’,是中國乃至世界禪宗歷史上第一次盛舉。
1996年冬,為不忘前賢大德弘揚禪宗,振興曹溪祖庭之豐功偉績,主修《新編曹溪通志》,示囑弟子李志真等搜集歷代諸多遺失史料,聘請何明棟先生為主編,“將清代康熙十一年之后曹溪史實記事,與明代憨山主修,康熙十年重修之《曹溪通志》,進行增補接續”。
1997年10月間,佛源法師率覺慧、繼賢二位知客師,參加中國佛教協會組團赴日本出席中、日、韓佛教徒友好交流會議,佛源法師為該出訪團副團長,在曹溪南華禪寺歷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盛事。這些盛世之舉,俱出現當今國事昌盛、政通人和的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1998年敬印《金山江天禪寺規約》、《高旻寺四寮規約》各二千冊;《禪林寶訓》、《六祖壇經講義》、《金剛經講義》各五千冊;《虛云老和尚開示錄》一萬冊、《古佛畫譜》二千冊,使法寶經典流傳法界。
1999年7月,佛源老和尚退居,傳正和尚就任南華禪寺住持。
其他寺院
此外,佛源老和尚還先后擔任過棲霞寺、德山乾明寺的方丈。現今所看到的“乾明寺”豎匾,為佛源老和尚親筆題寫。
2005年10月1日,乾明寺舉行明禪法師升座慶典儀式,原任方丈佛源法師晉升為法主。
情系家鄉
佛源禪師出生在益陽,出家在棲霞寺。他在致力振興云門寺的同時,對家鄉的佛教事業特別是其祖庭的恢復和建設也特別關注。
與云門寺所遭受的命運一樣,“文化大革命”中,白鹿寺和棲霞寺也損毀嚴重,尤其是白鹿寺,其原來的廟宇幾乎拆除。是佛源禪師多方籌措,四處奔走籌得巨資,并在地方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下,棲霞寺、白鹿寺這才得以修復和重建,由此可見,佛源為益陽的佛教事業恢復元氣真正立下了汗馬功勞。
至今,他在耄耋之年,還在為重建廣法寺,建設小西天(佛源寺)、佛學院,為籌劃建設益陽佛教公園而盡職盡責不遺余力。
佛源老和尚先后在湘中大地發起并中興四座古剎:白鹿寺,棲霞寺和乾明寺、廣法寺
。其中,位于湖南益陽市會龍山麓的廣法寺,是由當代高僧佛源老和尚親自選址,于2006年9月30日主持奠基慶典。
德澤千家
出家人總是以慈悲為懷,潛心向佛,救民于水火,入定參禪求菩薩保佑助眾生渡一切苦厄。佛源禪師的大德正在于此。
無論何時何地,一聽說有大的天災人禍,老和尚便會盡一切能力去救濟。如今,無論是云門寺還是白鹿寺,只要是佛源的弟子主持的寺廟,無不是樂善好施的團體。
云門寺所在的乳源縣較為貧困,教育經費匱乏。佛源號召僧眾節衣縮食,籌巨資修建了云門希望小學。1997年又為該縣教育基金會資助10萬元。為縣內文昌塔的修復工程捐款10萬元。1996年湖南發生洪災,云門寺捐款捐物多達40萬元。1998年長江流域普遍受到洪水侵襲,云門寺再次為抗洪搶險捐獻了大量的物質和現金,為此,廣東省民政廳還多次對云門寺的義舉予以表彰。
創建云門佛學院
佛源法師于1992年創辦了云門佛學院,親任院長,親撰一詩譜為《云門佛學院院歌》,詩句的字里行間蘊含著老和尚辦學的良苦用心:
大覺欣開選佛場,普天花雨散華藏。
三車虛設憐諸子,火宅同離赴樂邦。
衣里明珠當自悟,如來家業勇承當。
寶山已入休空手,高坐白牛見法王。
在老和尚的倡導下,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發展,今天的云門佛學院開設有禪修、教理、尼眾律學等三個專業。根據佛學院的辦學宗旨與目標,按學修次第又分設為考察班、養正班、預科班、正科班、研究班。
詩詞聯偈作品選賞
詞
《壬申年為香港諸護法題》
香江風月最玲瓏,社會群英角簇中。不少歡娛迷焰網,幾多流浪困途窮。
智人獨識浮漚夢,掉手遨游天地空。一覽古今皆夢影,須憑佛法建奇功。
為《曹溪歷代名人》題
菩提無樹鏡非臺,眾生不達墮塵埃。碓角開花呈佛性,西天衣缽始南來。
《頌觀音》
普陀洛伽常入定,隨緣赴感彌不周。若人禮敬稱念者,無邊業障一時休。
《和馮學成居士韻二首》
時節因緣拓大荒,全憑智者播心香。人間默默流今古,世態紛紛仔細商。
放眼始知道德貴,回頭方見覺花揚。禪家獨愛曹溪月,照徹澄潭古道場。
靈山古殿沐金暉,遍地霞光映翠微。有道方思追祖德,空心及第揖芳歸。
禪風燦燦揚唐宋,翰墨如如覺是非。筆底生花饒萬物,生機勃勃啟心扉。
《贈某居士》
本無一事可思求,平地風波信筆收。隨順世緣消宿業,十方世界任遨游。
《贈王東生(耀力)》
人生心力力無窮,能造天堂地獄宮。一念仁慈成正道,福音長奏眾生中。
《贈彭胖》
不落英倫日已西,前途不久便迷疑。爭抓生死困猶斗,到頭仍是命凄凄。
《贈朱滿全(耀全)》
法身無出沒,悲愿示行藏。方便度眾生,善入佛知見。
又:
人生道路似長征,一派風華萬物亨。境界只因皆幻影,須憑智慧放光明。
《香港寶蓮禪寺天壇大佛開光》
如來慈愍坐天壇,蓮目祥和法界看。欲令眾生除熱惱,普灑甘露得寬安。
龍天圍繞恒呵護,緇素同瞻共喜顏。頌此莊嚴功德聚,毫光萬億放眉端。
《香港禪寺風光》
山寺鐘靈水月場,禪房花木有奇香。晨鐘喚醒娑婆夢,暮鼓催歸游子鄉。
我愛僧伽恒入定,心如明鏡了無常。懶于海市淘金寶,面向菩提大法王。
《壬申九月初一,云門佛學院執事培訓班開學志慶》
鐘靈毓秀絕塵埃,龍象諸方濟濟來。佛日增輝沾化雨,心燈續焰耀靈臺。
慈悲峰下菩提種,大覺門中寶所開。五葉流芳傳慧命,承先啟后育英才。
《癸酉十二月十九,書贈香港曹立信醫師》
濟人濟世一奇人,妙手回春氣宇驚。醫德明珠光燦爛,祖傳秘訣育精英。
遇僧如故心相契,與佛有緣道益親。堪贊盛年尊古德,鵬程萬里有高名。
《書贈新到縣委書記鄔學》
鵬程萬里海天高,意氣風華展六韜。乳源憑君舒大志,光明無限待勛勞。
《癸酉仲冬,為香港志蓮圖書館題》
妙法蓮華顯佛心,華嚴奧曲勝甘霖。五時演教開圓頓,一乘隨機闡淺深。
玉軸霞條光漢宇,龍宮海藏涌雷音。振聾發聵三根被,般若光芒耀古今。
《甲戌季秋,南華寺禮請愿炯法師講《維摩經》,第五日,講堂降舍利于江如瑛居士手中,甚為稀有,志此以作紀念》
慧日高懸照寶林,曹溪源遠引雷音。龍天現瑞法筵啟,舍利呈祥意義深。
無上因緣稀有事,個中共發菩提心。維摩一卷廣長舌,香滿南華喜不勝。
《甲戌八月八日,圣輝法師入主長沙麓山寺》
漢魏最初名勝地,湖湘第一古道場。長松撥翠高千尺,寺宇巍峨集百祥。
佛日朝輝洞庭野,物華天寶國家昌。人心交泰歸宗主,明月清風普放光。
慧日高懸照寶林,曹溪源遠引雷音。龍天現瑞法筵啟,舍利呈祥意義深。
無上因緣稀有事,個中共發菩提心。維摩一卷廣長舌,香滿南華喜不勝。
《甲戌曹溪傳戒》
一句曹溪天下開,莘莘佛子十方來。方袍圓領披磨衲,慧炬千燈耀戒臺。
香港檀那修供養,消災延壽喜相陪。菩提行愿皆成就,緇素同登般若階。
《甲戌正月十五,中國佛教協會佛教書畫展》
六祖心燈照寶林,曹溪千古響雷音。袈裟一片蔭天地,法雨禪風四海臨。
又:
粵北深山大道場,云門宗主不尋常。乾坤涵蓋眾流斷,偃祖禪風天下揚。
對聯
庚午香港圣一老法師大嶼山寶蓮禪寺退院,旋于寶林寺進院二聯:
進退同時護寶林;升座承接拈花旨。
又:
知己已尋,圣公歇甲;應機傳令,智者張弓。
庚午悼南華寺惟因和尚聯:
歷盡險阻艱難,幾度腰傷骨折,時懷忍辱,保護伽藍,誦金剛,還宿債,一代高僧堪景仰;
護持戒律威儀,不忘愛國宏教,獨振宗風,堅持苦行,返兜率,證菩提,萬千緇素失皈依。
壬申九月初一,云門佛學院首屆開學典禮頌聯:
學海無涯,深入經藏載智種;
虛懷若谷,反聞自性悟圓通。
壬申九月初一,云門佛學院開學賀聯:
佛祖遺訓,弘法利生,見性成佛;
宗風德范,舍身護道,籍教悟宗。
又:
步入解脫之門,必須學修一體;
遵守叢林規范,加強僧團六和。
為羅志威(明威)時裝公司題:
志奪天機妙用;威裝時代潮流。
南華寺牌樓聯:
南宗初地,天下名藍,一頂袈裟傳圣道;
震旦乾坤,文明燦爛,千年古剎放光輝。
又:
曹溪凈域,法乳源流,天下禪風從此播;
寶林道場,慈云彌布,個中消息自西來。
南華寺六祖殿聯:
寶林道場,承東山法門,衣缽真傳留圣旨;
黃梅心印,授南方樵子,風幡非動泄禪機。
南華寺九龍井聯:
寶林開佛地;靈氣結曹溪。
又:
袈裟垂圣跡;卓錫涌靈泉。
回光返照處;冷暖自知時。
甲戌新春對聯:
學好鄧選,萬無一失;
充足信心,必有豐收。
客堂:
客至心情溫曖,萬事如意;
春來景象呈祥,大地騰輝。
大殿: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春風回大地,滿開大地花。
曹溪門
庾嶺雄關,先得梅花撲鼻;
曹溪圣地,獨占佛法靈光。
祖師殿:
祖師開山,建立道場弘法;
梵行守志,焚起戒定真香。
小西天聯:
云彩降吉祥,春光無限好;
門庭添瑞氣,福慧一齊修。
甲戌桂林能仁寺觀音殿聯:
千處有求千處應;萬里無云萬里天。
桂林能仁寺功德堂聯:
功在祇園,因果不昧;
德昭凈域,感應無差。
書贈臺灣濟恒居士:
濟人濟世濟心田;恒住如來功德海。
為“佛教文藝展覽”題:
佛法無邊如大海;光輝燦爛照十方。
甲戌七月,湖北新州報恩寺法堂:
法界同源,頑石點頭明佛性;
堂中秉拂,振聾發聵闡家風。
又:
法鼓聲聲,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堂鐘了了,頓消塵念,便覺輕安。
又:
法寶實難量,世出世間皆妙有;
堂筵開勝會,同參同證入真空。
甲戌八月八日,圣輝法師入主長沙麓山寺:
繼往開來,慎時度勢消災障;
知難而進,現身說法坐道場。
又:
發宏愿,度眾生,愛國愛教;
登寶座,宣佛法,覺世覺民。
傳印法師出任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
發宏愿,度眾生,出任東林方丈;
化娑婆,為凈土,振興蓮社遺風。
青原山凈居寺開光:
青原接曹溪法脈,安隱開蘭若,放光地動;
石頭嗣凈居正令,洞云并法眼,奕葉流芳。
為香港香積廚撰聯(甲戌臘八):
香甜美味筵中樂;齋素延年福滿門。
《云門天子》
詞:云門宗十三祖佛源妙心禪師
三乘教法秋天炯,一片禪心月色高,
步步金蓮生極樂,重重花雨若飛毫;
閑居靜坐金剛窟,獨愛燃燈割截刀,
歇慮忘緣觀自在,窗前掩卷聽松濤;
返聞自性道方成,所作皆辦護己靈,
般若性空無障礙,真如非假亦非真;
實際理體無一法,幻虛佛事無點塵,
翠柳含煙隨燕舞,清平樂曲奏和平。
云門天子,大道至簡,禪風古峻,樸素莊嚴;
慈容笑貌,尤在眼前,而今鴻去,夢斷魂牽;
云水生涯,六十余年,為法為人,丹心一片。
順逆境界,只作等閑,披荊斬棘,威風八面;
世出世間,超然物外,恪勤朝夕,隨緣不變;
作獅子吼,弘演善法,泛海潮音,妙用方圓;
厚德恒養,以報師恩,為蒼生謀,歷勤克儉;
蓮開九品,功果圓成,恩師本佛,天地同咽!
介紹
《云門天子》一曲為云門宗十三祖佛源妙心禪師所作,其深刻的體現出了禪門云門宗的思想和宗風,三乘特指經、律、論三學,此三藏于佛源禪師內心已得閃亮秋天之豐碩之色。澄凈無染之禪心似秋月之高潔,時空為之停頓,卻仍穿越時空。步步金蓮不離當下法喜充滿。有幸見過老和尚的人就知道:老和尚健步如飛......眼神之深邃令人膽寒......慈悲之笑容讓人熱淚滿面......
中國現代高僧佛源老和尚紀念堂在廣東韶關云門山大覺禪寺落成,2012年2月20日
(農歷正月廿九)舉行開光盛典。佛源老和尚圓寂3周年紀念法會、二十一大士焰口佛事和云門佛學院20周年校慶等多項法事亦同時舉行。
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中國各地以及新加坡、韓國等海外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和善信香客共10000多人,專程前來表達對佛源老和尚的懷念與敬仰。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慧老和尚、純一大和尚等海內外66位高僧名師為紀念堂落成開光剪彩。
佛源紀念堂坐落在離韶關市區約40公里的云門山麓、桂花潭畔,青松翠竹環抱,碧水綠山作伴,環境優雅。其址是由中華周易協會副會長、風水大師趙靈智和現任云門禪寺住持明向大和尚共同擇定、調整布局的。
佛源紀念堂占地約3000平方米,是以石木結構為主體、以灰白和灰藍為主色調的仿古建筑。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題寫了紀念堂橫匾,兩側是云門禪寺住持明向大和尚的題聯:傳承云門宗脈,弘揚祖師家風。紀念堂內供有據稱是用曾埋藏地下4萬多年的古木來雕刻的2米多高的佛源老和尚坐像。眾多香港人士為紀念堂的建成予以了大力支持。
油畫名作:佛源---虛云---本覺
佛源傳燈
一日,李璜之往云門山禮參佛源禪師,師問其往事因緣,俱答之,即作偈曰:
云門祖庭曲徑開,癡人顛倒闖進來.
清風明月是財富,凈土蓮花唯心栽.
云公入定心能死,源師不覺鳥飛來.
弟子今日盤趺坐,不瞥紅塵興與衰.
佛源禪師悅之, 賜名:明賽,字:本覺,號:弘三,人稱:本覺上人。自此,予其隨時入室,慈誨無間、棒喝不斷。多番印證后曰:“此子有唐宋祖師遺風,異于常人,乃法器也”!
佛源禪師表信曰:
明心拈花稱別詮,賽獲珠磯名離天.
本來虛空無一物,覺者真如遍大千。
李璜之應偈曰:
元日時節萬家燈,棄經舍教猶未空。
源公賜我曹溪月,自照通明贈后人。
微信:zgymzbj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