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醋酸酐(乙酸酐)≥98.5%分析純AR500ml一瓶全國送貨(備案采購)視頻

醋酸酐(乙酸酐)≥98.5%分析純AR500ml一瓶全國送貨(備案采購)視頻

蔚曼衍 2025-08-13 教程 7 次瀏覽 0個評論

  【全球市場】

  歐股收盤跌超5% 創0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亞太股市重挫 中國經濟擔憂打壓風險情緒

  中國概念股全面下跌 500彩票網跌超28%‖投資者了結頭寸以彌補股市損失 黃金跌0.5%

  原油市場重挫 美油重跌5.5%布油跌6.1%‖人民幣創逾四年新低 股市暴跌加劇波動

  【推薦閱讀】

  全球“哀鴻遍野” 聯儲加息成泡影‖美聯儲9月加息將帶來危險后果

  美聯儲此時加息最壞情況:重蹈1937年大衰退‖股市低迷美聯儲是罪魁禍首

  OPEC緊急會議或有效穩定油價‖引爆全球動蕩的六大導火索

  金融危機第三波已經來臨‖前景黯淡 股市崩潰十分嚴重

  市場對央媽們失去了信心‖全球股災當前 別總讓美聯儲躺槍

  全球股市暴跌潮將至(圖)‖誰來為全球崩盤止血?世界的目光轉向中國

  高盛:A股未來一個半月內將繼續面臨賣盤‖各央行制造的終極泡沫破滅在即

  四張圖看清中國為何能讓全球市場“地震”‖中國股市遠未到“正常”的時候

  ==================開始閱讀==================

  北京時間25日凌晨,周一美國股市重挫。盤中道指下跌逾1000點后反彈。投資者仍在擔憂美股及亞洲股市,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一度創7年新高。

  美東時間8月24日16:00(北京時間8月25日04:0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88.47點,報15,871.28點,跌幅為3.5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77.66點,報1,893.23點,跌幅為3.9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79.79點,報4,526.25點,跌幅為3.82%。

  受新興市場國家股市下跌影響,周一全球股市同步重挫。投資者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健康狀況感到擔憂。美國國債受到追捧,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

  周一中國股市回吐了2015年全部漲幅。美股上周五收跌之后,全周跌幅創4年之最。投資者人在擔心新興經濟國家增長放緩造成全球性影響。

  美股周一開盤之前,納指100期貨9月合約下跌5%,觸發熔斷機制。

  券商Edward Jones投資策略師凱特-沃恩(Kate Warne)表示:“短期內,對未知因素的擔憂仍在左右市場動向,我預計未來數周股市將會更加跌宕起伏。”

  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指數(VIX)周一大漲35%,升至37.13點,盤中一度攀升至53.29點,創2009年1月21日以來新高。上周的VIX指數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單周漲幅,其中周五當天上漲了46%以上。

  Themis Trading公司股市交易部聯席主管薩爾-阿魯克(Sal Arnuk)形容周一美股開盤令人痛苦。他表示:“華爾街血流成河,你看看VIX指數就知道了。”

  許多投資者原以為中國人民銀行將在周末采取支持金融系統的措施,但預期落空,周一中國股市大幅下跌,上證綜合指數收跌8.5%。上周五道指進入調整區域,全周該指數蒙受了四年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Russell Investment投資策略師伍特-斯圖肯布姆(Wouter Sturkenboom)表示:“如果你認為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將對全球增長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那么你就會非常謹慎,不會把此次大幅下跌視為買進的機會。如果你認為它對美國的影響很小,那么你可能會等到股市再下跌一點,直到它出現了合適的買進機會。”

  斯圖肯布姆表示,在標普500指數下跌到1900點的時候,就會出現買家入場。上周五該指數下跌了3.2%,收于1,970.89點,為2月份以來首次跌破2000點關口。斯圖肯布姆表示,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在本周采取安撫市場的行動,屆時市場壓力機會有所減輕。

  他稱,如果中國政府采取大幅干預措施,市場就會建立短期底部,但投資者隨即會回頭關注有關經濟的基本面因素。

  周一美國市場沒有重大經濟報告,幾位美聯儲官員的講話受到市場關注。今天講話的官員包括亞特蘭大聯儲主席丹尼斯-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等。美聯儲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將在本周六發表講話。

  個股消息面,蘋果公司(AAPL)股價走低,上周五該股進入熊市區域。其他科技股同樣大幅下跌。

  受WTI油價下跌影響,能源股普遍下跌。

  其他市場面,周一亞洲市場普遍下跌。受日圓走強影響,日經225綜合指數收跌4.6%。香港股市收跌5%。投資者紛紛追捧作為避險投資對象的日圓,令美元匯率下跌。

  周一歐股收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下跌5.4%,創下200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6美元或0.5%,收于每盎司1153.60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10月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21美元或5.5%,收于每桶38.24美元。這是2009年2月以來油價首次收在39美元下方。

  美股驚魂半小時 道指一度狂瀉1000點

  北京時間24日晚,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周一開盤重挫1030.89點,引發噓聲一片,要知道,道指此前下跌從未超過800點,跌幅也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4.9%,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更慘,下跌了7.92%。

  恐慌指數創七年新高。Themis Trading證券交易部主管Sal Arnuk指出,“開盤時市場太恐慌了,華爾街一定在流血,你可以看看VIX指數。”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指數(VIX)暴漲90%,至53.29點,創七年新高。

  納指100期貨9月合約跌5% 觸發熔斷機制

  全球恐慌情緒蔓延到美國,納指100期貨9月合約跌5%,觸發熔斷機制。美股期貨盤前暴跌,道指期貨跳水500點,納斯達克指數期貨跌幅擴大至4.6%,下挫195點。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61點,跌幅3.1%;道瓊斯指數期貨暴跌超過500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57%,創4月末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

  美國國債收益率周一繼續下滑,全球股市的下跌讓國債等安全性資產吸引力大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7.4個基點,報1.976%,為近四個月來首次跌破2%。該國債品種收益率在上周便下跌14.4個基點,創自3月20日來最大周跌幅。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6月10日以來已累計下跌53個基點。

  Adviser Investments基金經理Chris Keith表示,“沒有什么能夠阻止10年期收益率下跌至1.85%左右。”ED &;F Man Capital Markets利率與信貸交易部主管Tom di Galoma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本周末下跌至1.86%,因為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正在買進大量的債券。

  歐股收盤跌超5% 創0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0:05 北京時間8月25日凌晨消息,歐洲股市周一收盤大幅下跌5.3%。由于市場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速度快于預期,因此全球股市均遭遇了賣盤。

  當日,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收跌5.3%,報342.01點,創下自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與4月15日創下的歷史新高相比,該指數已經下跌了17%。上周泛歐斯托克600指數創下了四年以來最差的周度表現,原因是盡管中國政府采取了經濟增長刺激性措施,但8月份中 國制造業活動仍舊創下六年半新低。在該指數的成分股公司中,僅有少數公司的股價有所上漲,其中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Abengoa SA(ABG)收漲4.8%。

  中國股市隔夜下跌,抹平了今年以來的漲幅,原因是中國政府在上周末并未如預期般采取行動來為金融體系提供更多支持。上證綜合指數周一收盤暴跌8.5%,香港恒生指數也下跌4.8%。瑞士銀行(20.39, -0.42, -2.02%)(UBS)全球首席投資官馬克-海菲爾(Mark Haefele)在周一公布的一份客戶報 告中指出,投資者應該會迎來進一步的市場震蕩。他還補充道,自中國當局貶值人民幣以來,投資者一直都在高度關注中國的經濟增長問題,但預計這一波的風險規避將會過去,發達國家市場的股市將恢復上行趨勢。

  歐洲各國股市中,德國DAX 30指數收跌4.7%,報9648.43點,自1月份以來首次跌穿1萬點,創下自2011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法國CAC 40指數收跌5.4%,報4383.46點,同樣創下自2011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跌幅;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4.7%,報5898.87點,創下自 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德國市場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市場,因此歐元兌美元匯率大漲1.7%,導致該國經濟承壓。

  海菲爾稱,盡管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體表現疲弱,但美國和歐洲市場上的經濟推動力并未嚴重惡化,預計這些國家的經濟仍將走向增長。瑞士銀行已經下調了對歐元區GDP增長的預期,原因是此前兩個季度中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均低于預期,但該行稱其 仍對歐元區經濟前景持建設性觀點。瑞士銀行目前預計今年歐元區GDP增長1.4%,相比之下此前預期為1.6%;2016年GDP增長預計為1.9%,相比之下此前預期為2%。

  美國股市周一也大幅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短暫暴跌逾1000點,隨后有所回升。

  亞太股市重挫 中國經濟擔憂打壓風險情緒||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20:35 亞太股市周一(8月24日)收盤遭受重挫,中國經濟趨緩引發的擔憂情緒,打壓市場風險情緒,全球市場"哀鴻遍野"。

  日本股市周一錄得逾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日經指數跌至六個月低點,因關于中國引領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日經指數收低4.6%至18540.68點,去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200日移動均線。東證股價指數下跌5.9%至1480.87點,成交額自3月以來首次突破4萬億日元。兩者都比今年早些時候觸及的數年高位下跌了10%以上。

  澳大利亞股市周一創六年半最大百分比跌幅,各地市場因擔心中國引領全球經濟放緩而重挫。澳大利亞指數大幅收低4.09%,或213.3點,報5001.3點,這是2013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而且是2009年1月以來最大百分比跌幅。該指數恐將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個月,8月迄今已累計跌12.3%。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周五加劇,因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進一步惡化。雪上加霜的是,中國股市滬綜指周一跌逾7.70%。

  今天(8月24日)A股單日跌幅竟達到8.49%,盤中一度暴跌9%,創漲跌停板制度實施以來最大跌幅。滬深兩市近2200股跌停,期指全線跌停。截至收盤,滬指跌8.49%,跌297.84點,報3209.91點,創2007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2007年2月27日滬指跌8.84%)。深成指跌7.83%,跌931.76點,報10970.29點;創業板跌8.08%,跌189.34點,報2152.61點。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3588.19億元,深市成交2728.7億元,兩市共成交6317億元。上周五美股巨震,道指及標普500指數均大跌超過3%,拖累港股大幅低開,挫3.59%,下跌803.65點,報21605.97點,失守22000點,創自2014年3月21日(21436.70點)以來新低。之后低位震蕩前行,午后跌幅再擴大,最低見21136.48點,截至目前,恒指跌幅為5.17%,下跌1158.05點,報21251.57點,成交1390億港元。

  韓國股市周一創下逾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因在中國股市暴跌之后,投資避開風險偏高的資產。韓國股市綜合股價指數(KOSPI)收盤下跌2.5%至1829.81點,此為2012年6月4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該指數盤中一度下跌4.0%。權重股三星電子盤中觸及1033000韓元,創2012年1月18日以來最低盤中水準,之后縮減跌幅,收低2%至1079000韓元。外資連續第13個交易日賣超韓股,為2013年6月來最長賣超時期,期間累計賣超2.65萬億韓元(22.1億美元)。

  臺灣股市周一收盤重挫4.8%至近33個月新低,盤中一度暴跌逾7%創史上最大跌幅,主要因中國經濟擔憂引發全球股市輪番重挫。臺股加權指數收盤大跌376.58點,或4.84%,至7410.34點;此前收盤低位是2012年11月26日的7407.37點。

  中國概念股全面下跌 500彩票網跌超28%||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4:35

  

  北京時間25日凌晨,周一美國股市重挫。盤中道指下跌逾1000點后反彈。投資者仍在擔憂美股及亞洲股市,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一度創7年新高。

  美東時間8月24日16:00(北京時間8月25日04:0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88.47點,報15,871.28點,跌幅為3.5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77.66點,報1,893.23點,跌幅為3.9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79.79點,報4,526.25點,跌幅為3.82%。

  受新興市場國家股市下跌影響,周一全球股市同步重挫。投資者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健康狀況感到擔憂。美國國債受到追捧,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

  周一中國股市回吐了2015年全部漲幅。美股上周五收跌之后,全周跌幅創4年之最。投資者人在擔心新興經濟國家增長放緩造成全球性影響。

  中國概念股收盤全面下跌,18只股票跌幅超10%,其中500彩票網跌28.30%收13.07美元,凱斯跌22%收2.66美元,微博跌20.56%收9.66美元,一嗨租車跌18.56%收8.52美元,華視傳媒跌17.07%收8.21美元,寶尊電商跌16.73%收4.71美元,窩窩團跌15.79%收5.92美元,聚美優品跌15.22%收9.97美元。

  投資者了結頭寸以彌補股市損失 黃金跌0.5% ||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5:11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道瓊斯報道,黃金期貨價格周一下跌,因股市大幅下跌迫使一些投資者出售賺錢的黃金頭寸,以彌補股市損失。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分部十二月交割的黃金期貨下跌6美元,至1,153.6美元/盎司,跌幅0.5%。

  金價周一下跌,因一些交易員出售該貴金屬頭寸,為彌補股市虧損籌措資金。

  許多投資者借款買入股票,并放置被稱為保證金的存款。而一旦股票價值縮水,這種存款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當股價下跌時,這些交易員會收到所謂的追加保證金通知,即來自經紀人的要求增加現金存款的通知。

  原油市場重挫 美油重跌5.5%布油跌6.1%||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4:36 北京時間8月25日凌晨消息,據道瓊斯報道,原油期貨周一跌至六年半新低,因市場擔憂中國需求下滑和美國原油供應不斷增長。

  紐約商交所的美國原油期貨下跌2.21美元,至38.24美元/桶,跌幅5.5%,為2009年2月以來首次跌破40美元/桶。

醋酸酐(乙酸酐)≥98.5%分析純AR500ml一瓶全國送貨(備案采購)視頻

  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跌破1月份低點,為六年來首次跌破45美元/桶。歐洲ICE期貨交易所的該期貨結算價跌2.77美元,至42.69美元/桶,跌幅6.1%,為2009年3月以來最低收盤價。

  上證綜指下跌8.5%、締造自2007年以來最大百分比跌幅后油價前夜走低。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原油消費國。

  另外,數據提供商Genscape Inc.周一告訴客戶,根據一位見到該報告的市場參與者,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原油庫存在截至上周五的一周小幅下降,但在當周后半周上升。

  投資者對原油價格的預期在近幾周更加趨于負面。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截至8月18日,對沖基金和其他基金經理押注紐約商交所原油價格上漲的總頭寸為近五年來最少。

  彭博(Bloomberg)報道稱,伊朗石油部長Bijan Zanganeh在周末表示,若針對該國石油出口的禁令被解除,伊朗將不計一切代價增加石油產量。

  人民幣創逾四年新低 股市暴跌加劇波動||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4:38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一收創逾四年新低,亦為中間價改革以來收盤首破6.40元關口;中間價則七連升刷新逾一周高點。

  有分析人士指出,恐慌情緒蔓延推低離岸CNH,兩地價差擴至四年來最大,境內美元掉期曲線亦持續抬升,人民幣貶值方向似乎更為清晰,當然最終仍需看央行的態度。

  他們并指出,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股市大跌帶來的負面沖擊已超市場預期,也增加了央行維穩難度,近期維穩價位6.40元是否有效跌破,還要看周二中間價定位。而今日外匯交易中心首次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參考匯率,或意在為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計價做準備。

  香港財資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24日美元/人民幣(香港)即期匯率定盤價為6.4956。

  “一天收在6.40下方不能代表什么,畢竟尾盤流動性不怎么好,同時也要看明天央媽準備將中間價定在什么位置,如果中間價跟進的話,那對市場又是一個沖擊。”據國外投行分析人士指出,

  其同時補充道,如果明天開始沒多久又將價格推回來,亦可以表明央行的態度。還有一種可能是,央行認可漸進貶值走勢,只是控制貶值步伐,不改變貶值方向,逐步調降人民幣匯率,“在岸一放開,離岸跌得更兇了,當然在岸拴住的話,離岸其實也跑不遠。”

  全球市場動蕩繼續挫傷人氣,A股收盤大跌8.5%至逾半年新低,并創八年半最大單日跌幅;香港離岸人民幣即期周一與在岸人民幣之間價差擴至逾700個點子,創2011年第四季以來最寬。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成交量為320億美元,較上日的309億美元略有放大。

  一中資行交易員表示,離岸市場反應更為強烈,甚至出現了些許恐慌,而A股大跌更是加劇了這種恐慌。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周一首次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參考匯率。表格顯示,交易中心將于北京時間上午10點、11點、下午2點、3點和4點分別發布一個參考匯率。今日16點的人民幣兌美元參考匯率為6.3958。

  有中資行交易員指出,“該參考匯率本來就有,只不過之前沒有公布,交易員這邊是可以看得到的,以前不公布是擔心會影響中間價的信號,現在公布感覺更有參考意義。”也有交易員認為,此次公布的參考匯率是為了熨平人民幣期權波動率而提供的參考報價。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公布參考匯率,可能是方便人民幣納入SDR的計價。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月初在初評報告中提及,人民幣若加入SDR,需要提供以市場為基礎的兌美元“參考”匯率以作為SDR定價標準。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李劉陽表示,人民幣參考匯率和在岸的人民幣交易價格比較貼近,且在銀行間匯市的交易時段內,用這個參考匯率相對具備一定操作性,剩下來就要解決在岸和離岸價差的問題。

  離岸市場上,1年期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報人民幣6.6725元。

  全球匯市方面,英鎊兌一籃子貨幣跌至兩周低點,因投資者認為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將阻止英國央行在短期內加息。歐元觸及六個半月新高,日元觸及一個半月新高,因投資者拋售高風險資產,大舉涌入被視為避險資產的貨幣。美元指數跌至兩個月低點。

  新興市場貨幣方面,亞洲貨幣紛紛暴跌,其中印度盧比今天一度大跌至2013年9月以來最低,而林吉特、印尼盾等更是創下17年新低,因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疑慮升溫下,中國股市動蕩導致資金加速流出風險偏高資產。

  全球“哀鴻遍野” 聯儲加息成泡影||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21:28

  

  上周五,恐慌情緒席卷全球市場。在周一亞洲時間段,亞洲股市集體暴跌,除黃金等避險資產外,中國國內商品期貨合約多個封住跌停。分析指出,美股大幅下跌,資產縮水已經為美聯儲加息添上陰影,年內加息的計劃或將受到影響。

  根據財新傳媒與Markit集團聯合公布的最新數據,8月財新PMI初值再度下跌,較7月初值下降1.1個百分點至47.1%,創2009年3月以來最低。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引發全球市場“巨震”。上周,美股三大指數亦紛紛錄得大跌,其中道指跌去5.8%,納斯達克指數下挫6.8%,標普500下跌5.8%,為2011年9月來最大單周跌幅,歐洲股市更是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周一在亞洲開盤時間段,全球股市再度受挫。韓國首爾綜指跌幅一度為4%,標普500股指期貨擴大跌幅至2.54%。日經225指數跌幅為4.61%,滬指盤中跌破3200點,跌幅近9%,三大股指期貨全線跌停,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跌9%,臺灣股市今日一度下挫7.5%。

  與此同時,大宗商品也是一片慘綠。受伊朗堅持高產出的言論影響,WTI原油價格跌至40美元下方,布油周一下跌2%。國內商品市場集體走弱,滬鎳、棕櫚油、鄭醇、PTA及菜粕封住跌停,鐵礦石、螺紋鋼、橡膠及豆油盤中觸及跌停。

  雖然上周公布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的,盡管就業穩步增長創造著越來越適合美聯儲啟動加息的條件,但通脹可能才是美聯儲決定行動的關鍵,但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依然存在,部分資金撤離股市,大宗商品集體承壓。現在全球市場一片“狼藉”,如果美聯儲堅持加息,或引發新興市場及大宗商品的進一步下挫。

  混沌天成分析師孫永剛告訴大智慧通訊社,現是全球市場都在下跌,在歐美股市上周大跌之后,現在市場情緒偏悲觀。美股是一個指引,美股的下跌反映經濟危機的風險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的加息計劃將受影響。

  長江期貨分析師王琎青認為,現在是中國經濟下滑的風險影響到了全球市場,全球市場除了美國可能還包括英國,其他國家都不行。如果美聯儲考量美國股市大幅下跌所導致的財富縮水的情況,會考慮延緩加息。

  此外,法興銀行在報告中也指出,現在的關鍵是投資者對全球市場的信心。若股市、債券、商品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遭遇進一步打擊,那么所有市場將會顯著下跌,接下來將會出現“違約、資產拋售,價格下跌”的自我實現式惡性循環,最終結果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

  美前財長警告:美聯儲9月加息將帶來危險后果||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3:11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市場觀察報道,前美國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也已經加入到市場的“合唱團”中,呼吁美聯儲不應在9月份開始加息。如果薩默斯現在還能主事的話,那么美聯儲的加息時間將被無限期地擱置。

  薩默斯上周日在《華盛頓郵報》上刊文稱:“對于當前狀況的合理評估表明,近期加息將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將對美聯儲的所有三個主要目標都造成威脅: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金融穩定。”

  金融市場現在正感到緊張不安,上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均創下了將近四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而這種下跌走勢在周一交易中仍在繼續,道指一度狂瀉逾1000點。此前,上證綜合指數周一收盤暴跌8.5%。

  全球股市的這種混亂形勢明顯已對市場有關美聯儲將在何時加息的預期造成了影響。羅素投資(Russell Investment)駐倫敦的投資策略師Wouter Sturkenboom指出,從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來看,美聯儲在9月份開始加息的可能性僅為15%,遠低于此前的45%。

  薩默斯指出,如果美聯儲在9月份加息,則該行無法達成2%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將有所上升。早在今年4月份,他就已經發出警告稱美聯儲不應急于加息。

  “如果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進一步貶值——現在看來這是很有可能的——那么美國通脹率所面臨的下行壓力就將增強。”他說道。

  自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主動貶值人民幣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下跌了3%左右。

  薩默斯還指出,美聯儲加息還將給就業帶來負面影響,原因是企業將選擇繼續保有現金而非進行投資。他認為,美聯儲官員本應在六到九個月以前加息,當時的低息環境正在鼓勵投資者采取更多的冒險活動,并鼓勵企業舉債經營。但在今天,美聯儲所面臨的形勢是信貸利差正在收緊、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難以確定、流動性相關的擔憂情緒正在升溫、且市場正在“自我修正任何興奮感或過度信心”。

  “就目前這種信心脆弱的形勢而言,風險在于加息將導致金融體系的某個部分陷入危機,其后果將是危險且難以預料的。”薩默斯說道,他曾在1999年到2001年之間擔任美國財政部長。

  薩默斯認為,美聯儲不該加息,而是應該設法制定出新的政策,比如說將可促進公共和私人領域中的投資活動的政策等,從而帶領實際利率達到一個“與充分就業相契合”的水平。他指出,在此事發生或是通脹率大幅上升以前,或是在“市場上的興奮感爆發以前,美聯儲不可能會調整政策利率”。

  在2013年夏天,圍繞著應該由薩默斯還是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接任美聯儲主席一事曾有過一場公開的、異常激烈的爭論,最后的結果是美國國會參議院中的許多民主黨議員以及其他一些中間派人士都公開反對由薩默斯接任,結果令這位前哈佛大學校長在角逐中落敗。雖然當時的那場爭論在很大程度上與薩默斯以往在金融自由化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有關,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看來在薩默斯和耶倫兩人之間,前者反而變成了更加傾向于“鴿派”立場的人。

  美聯儲此時加息最壞情況:重蹈1937年大衰退||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10:42 全球市場一切看起來都不那么美好:中國經濟放緩、諸多市場進入技術性熊市,貨幣戰硝煙彌漫。然而即便如此,美聯儲年內加息的呼聲無論在聯儲內部還是市場都不乏支持者。如果美聯儲真的加息,那么最壞的情況會是如何?

  Businessinsider的Mike Bird認為,美聯儲此時加息將成為美國金融史上最大敗筆,市場或重蹈1937年覆轍。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以及政策走向,頗似1937年時的狀況和走向。美國經濟于1932年觸底后,開始強勁反彈。1933年,經濟復蘇步伐減緩,1934年再次出現強勁復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

  1935和1936年,美國的經濟增長仍盡頭十足,提振就業增加,失業率下滑一半。到了193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和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已經恢復到昔日的健康狀態,并且開始擔憂財政和貨幣刺激過于寬松。他們認為,刺激舉措將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同時還會成為通貨膨脹的導火線。更為主要的是,不管是羅斯福,還是美聯儲,都強烈希望美國的經濟,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都能恢復正常。

  1937年初,羅斯福下令進行大規模聯邦支出削減。同時,政府大幅上調稅收。數據顯示,1937年,美國聯邦稅收增至54億美元,1938年增至67億美元,1936年僅為39億美元,增幅為72%。美聯儲則“不合時宜”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再加上美國國債和黃金的政策調整,大衰退最終到來。

  

  衰退從1937年5月開始,到1938年6月結束。1938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下滑3.4%,失業率飆升至12.5%,1937年為9.2%。失業率直線飆升,道瓊斯工業指數則在同期出現腰斬,跌幅達到49%。

  

  

  1937年的衰退對經濟歷史而言有巨大的影響力。米爾頓·弗里德曼據此認為,貨幣政策在央行把控之中是造成經濟衰退的普遍原因。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會有許多相似點。如今,在經融危機多年之后,美聯儲也正在試圖回歸貨幣政策正常化。然而2011年歐洲央行加息之后的歐元區衰退已經證明,在復蘇不完全的情況下,經濟很容易重回弱勢。即便是數據更為強勁的英國央行,在加息的問題上也傾向于十分謹慎。

醋酸酐(乙酸酐)≥98.5%分析純AR500ml一瓶全國送貨(備案采購)視頻

  事實上,有許多明顯的理由支持市場不希望看到美聯儲加息:

  首先,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情況依然十分疲軟,不太可能為全球需求帶來更多的支撐。一旦美國需求因為加息而放緩,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甚至有擴大寬松的可能。

  其次,美聯儲加息從中期來看,意味著美元將更為強勢。對于那些美元債務較高的國家而言,這將導致負債成本更為高昂。一旦無力支撐將導致經濟危機的傳導。耶倫自然不需要考慮印尼是不是會因為無力還債而崩潰。但是在全球化和美元是儲備貨幣的背景之下,美國的問題不會僅限于美國。

  而從美國情況來看,雖然復蘇狀況不錯,但是距離“足夠好”還是相距甚遠。即便薪資水平在回升,和危機前的水平相比還是相形見絀。評判經濟增長的工具之一,Divisia貨幣增長在美國也無明顯的起色。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下通脹毫無蹤跡。油價的暴跌已經令全球許多主要經濟體陷入了通縮的境地。在通脹有抬頭的跡象之前,美聯儲過早的扣動扳機顯然存在風險。

  Mike Bird最后表示,如果美聯儲最終邁出了加息這一步,并且最終造成了金融市場的潰敗,那么只能說美聯儲忽視了前車之鑒。

  股市低迷不怪中國 美聯儲是罪魁禍首||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10:32 海外外匯資訊網站fxstreet.com周六(8月22日)刊文就美聯儲升息預期變化對經濟及匯市的影響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本周釋出的鴿派美聯儲紀要,削弱了美聯儲9月升息的預期。但是,其并未對全球股市構成積極影響,特別是美股仍在持續下跌。很多人將其歸咎于中國問題,但主要的原因或許正是美聯儲延后升息可能性的上升。

  近一年多以來,美聯儲的升息傾向一直被視為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向好的證明,雖然升息通常對股市不利。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股市一直表現良好。而隨著市場開始意識到美聯儲升息延后的可能性,也就意味著美國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上升。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美聯儲年內仍是要升息一次或兩次的。至少,美聯儲仍會在12月升息一次。

  而如果下周的美國GDP數據遭下修的話,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將變得更糟。而這次美聯儲升息預期放緩觸發的風險厭惡情緒是利空美元的,特別是兌歐元、日元和瑞郎。

  風險厭惡情緒會推遲美聯儲升息時點,而美聯儲升息時點的推遲又會增加市場的風險厭惡情緒,周而復始。最終,就令歐元、日元及瑞郎兌美元在低位找到了買盤。想要這種情況結束,有兩個辦法:要么國際油價逆轉跌勢,要么中國股市企穩。

  不過,亞洲貨幣或許無法從美元指數下跌中得利。人民幣貶值,令多數亞洲貨幣和新興市場貨幣存在下行壓力。此外,風險厭惡情緒對新興市場貨幣和亞洲貨幣的傷害也比G10貨幣大得多。要知道,G10貨幣中很多是融資貨幣。

  OPEC緊急會議或有效穩定油價||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22:25 上周,美國油價跌至40美元/桶下方,為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主要歸因于美國供應過量和中國制造數據疲軟。

  據路透社報道,伊朗石油部旗下媒體Shana披露,當地時間23日,該國石油部長Bijan Zanganeh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召開緊急會議可能會“有效”穩定全球油價。

  本月早些時候,阿爾及利亞曾透露,OPEC可能會召開緊急會議,旨在商討油價下跌事宜。但是,其他OPEC成員國代表聲稱,OPEC并無召開緊急會議的計劃。

  Shana報道稱,Zanganeh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伊朗贊成召開緊急會議,而且不會不同意。”

  上周,美國油價跌至40美元/桶下方,為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主要歸因于美國供應過量和中國制造數據疲軟。

  OPEC定于12月4日舉行會議。據OPEC相關規定,只有獲得多數成員國的贊成,才能舉行緊急會議。盡管如此,部分OPEC成員國代表聲稱,除非沙特贊成,否則不可能召開緊急會議。

  沙特,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去年,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推動OPEC策略轉移,為捍衛市場份額而拒絕減產,而非像以往油價下跌時那樣用減產來支撐油價。相比較飽受油價下跌折磨的伊朗、委內瑞拉或非洲成員國而言,這些國家相對富有,更容易解決低油價帶來的一系列難題。

  據報道,OPEC成員國代表認為,盡管近期油價的下跌已經影響到了沙特的商業環境,但OPEC不太可能改變以捍衛市場份額為重的策略。

  引爆全球動蕩的六大導火索||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2:40 中國A股周一再度暴跌,上證綜合指數收盤下跌8.5%,被市場觀察人士稱作是“黑色星期一”。A股的這種混亂形勢也蔓延到了全球市場上,亞太股市、歐美股市均大幅下跌。

  在亞洲股市以暴跌收盤之后,歐股盤中跌幅不斷擴大,至收盤跌幅有所縮小,但跌幅仍在5%以上。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收跌5.4%,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晚間,美股盤前3大股指期貨全部跌超5%,觸及美國熔斷機制,三大交易所暫停交易。美股開盤暴跌,納指跌超8%,道指一度跌逾1000點,午后跌幅收窄。

  究竟哪些因素引發了此輪暴跌呢?

  一、中國經濟放緩,經濟數據低迷

  如今中國經濟已經遭遇發展瓶頸,告別過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企穩放緩階段。8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7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2.12萬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9302億元,下降8.6%;貿易順差2630億元,收窄10%,情況比預期糟糕。上周五(8月21日)發布的中國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表現低迷,顯示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外界預計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同比增速將從第二季度的7.0%減緩至6.6%,將大幅低于政府7%的增長目標。

  二、人民幣大幅貶值,新興市場貨幣全線崩潰

  這次全球風險資產出現大幅波動的觸發因素是人民幣。此前,央行連續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并宣布進行匯率改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暴跌,并帶動亞太新興貨幣市場全線下挫。

  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滑落至17年來的低點4.1700,領跌亞洲貨幣。哈薩克斯坦堅戈在政府實行自由浮動匯率政策之后暴跌26%。俄羅斯、加納、哥倫比亞、幾內亞、土耳其、白俄羅斯、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的貨幣貶值幅度至少都在4%;貨幣貶值幅度在3%以上的國家則高達17個。

  三、國際原油價格崩潰,大宗商品全線下挫

  近期原油價格暴跌引發全球關注,上周紐約原油期貨連續第八周下跌,六年來首次跌破40美元;布倫特原油自2009年3月以來首度跌破每桶45美元,而去年6月,油價正在106美元/桶的高點徘徊。至此,油價一年左右時間里跌逾60%。

  上周五(8月22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遭遇重創,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創下10天最大跌幅,收在逾13年半來最低點。倫敦銅價連跌七周,德州中質油連跌八周,鈀金創下六周最大跌幅;唯有黃金在避險需求提振下上漲。倫敦金屬交易所鎳、鋅、鋁、錫、鉛價也出現大幅下跌。

  四、全球通脹率下降,加息預期增強

  當經濟活動放緩,通脹也會隨著走低。這一說話在2008年得到充分證明,而眼下這種情況正再次發生。事實上,專家們預計全球通脹將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低水準。

  全球大型經濟體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增速正在急劇放緩。分析師們預計,G7國家今年通脹率將降至2%下方,為二戰來首現。

  在美國和英國,利率已經被維持在低位長達近六年。美國有望率先行動,可能于今年年底開始把利率從現在的0-0.25%區間往上調。懷揣美元走強希望的投資者們已經開始買入美元。英國有望緊隨美國之后上調利率。

  MPC委員Kristin Forbes在《每日電訊報》的文章上指出,強勢英鎊以及人民幣貶值之后從中國進口商品價格更為廉價將導致英國的通脹水平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低位。而在通脹接近于零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等到通脹回升到2%之后再開始采取加息行動。等待過長的時間將對經濟復蘇造成危害,尤其在利率理應上升更快的情況下。不過Forbes也承認,很難預測究竟何時才是最佳的加息時間。

  五、投資者信心危機,恐慌指數暴漲

  全球市場持續低迷,讓投資者信心逐漸瓦解,避險情緒不斷上升。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波動性指數(又被稱為“恐慌指數”)連續上漲,上周五該項指數已經觸及2015年新高。該指數利用期權價格來權衡考量市場對波動性的預期,在上周五的交易中,該指數大幅上升27.9%,至24.48點,創下自2014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24日,該項指數暴漲77.10%,至49.64,創2008年來新高,距2008年最高點位59.89點僅十余點。

  六、周末重大預期落空

  自上周四開始,市場有傳言稱,中國央行或在周末降準至少50個基點,甚至不排除降準100個基點。由于此前數次降準的實施都是緊跟傳言之后,在時間和方式上與傳言吻合,使得此類傳言很容易引起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但直到昨晚,央行并未宣布任何重大動作。

  金融危機第三波已經來臨||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2:36 從2013年開始,金融危機第三波層層遞進、漸入高潮。2014年是上半場,2015年已經步入下半場。

  哈薩克斯坦近日宣布取消貨幣區間波動限制,該國貨幣堅戈隨后貶值30%。人民幣貶值風波剛剛平息,哈薩克斯坦又經歷了同樣的遭遇。

  8月20日下午,哈薩克斯坦宣布放棄匯率波幅限制,隨后該國貨幣堅戈大幅貶值30%。從人民幣到堅戈,兩件事并非偶然,其背后藏著同樣的邏輯。

  從事件本身看,兩國貨幣貶值都不是央行主動引導,而是在貶值壓力之下被動放行。雖然中國的基本面和哈薩克斯坦有很大不同,但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格局之下,兩國都面臨同樣的貶值壓力:

  第一,從內部看,兩國都面臨出口萎縮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需要貨幣貶值。

  哈國08年危機以來GDP增速連年下滑,已經從7.3%降至4.3%。

  原因在于發達國家持續去杠桿以及各國貶值戰導致其出口承壓,哈國出口占比GDP高達40%左右,而出口同比增速從2012年進入萎縮后基本維持在-20%左右,今年以來1、2、3月出口增速分別為-49%、39%、-26%,嚴重拖累增長,從這個角度看,需要貶值對沖。

  第二,從外部看,兩國都面臨美聯儲加息導致的資本外流壓力,倒逼貨幣貶值。美聯儲加息和美國經濟復蘇相伴而生,共同把美元送進升值大周期,新興市場既要承受外需萎縮,又要承受外資外流,貶值是必然的結果。

  之前兩國都曾試圖維持匯率穩定(限制波幅),為的是保護資產價格,防范資本外流,但這樣的代價是犧牲出口。

  現在允許匯率貶值,實際上是犧牲匯率穩定,冒著資本外流的風險換取經濟增長。

  從全球經濟角度看,兩國貨幣貶值不是孤立事件,他們和去年的盧布以及近期的越南盾貶值一樣,都是金融危機第三波激起的漣漪。

  我們曾在2013年5月伯南克暗示退出QE時提出《金融危機第三波已拉開序幕》,《新興市場十年夢醒》,并梳理了三波金融危機的演進邏輯:

  第一波是銀行業危機,發生在中心國家(美國)的私人部門,其結果是發達國家私人部門去杠桿和公共部門加杠桿。

  第二波主權債務危機隨后在次中心國家(歐豬五國)的公共部門爆發,其結果是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同步去杠桿,全球總需求陷入萎縮。

  第三波綜合性的貨幣金融危機由此傳染到過度依賴外需和外資的外圍國家(新興市場),其結果是新興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

  從2013年開始,金融危機第三波層層遞進、漸入高潮。2013年是前奏,QE退出的預期已經讓最脆弱的國家率先倒下,比如經常賬戶逆差、外匯儲備不足、經濟下行較嚴重的印度、南非等國。

  2014年是上半場,隨著QE的加速退出,又有一批經常賬戶相對穩健、外匯儲備相對充足、經濟增長相對穩定的國家隨之倒下,比如俄羅斯。

  2015年我們已經步入下半場,美聯儲加息成為新的風險源,從越南盾到哈薩克斯坦堅戈,一些經常賬戶順差較大、國內經濟較為穩定、外匯儲備較為充足的國家貨幣也在相繼倒下,人民幣基本面最好,但也積累了不小的貶值壓力,逼迫央行一次性貶值。

  往后看,“覆巢之下無完卵”。現在基本面較好的新興經濟體只是暫時推遲了危機,但并沒有完全解除風險,如果在這有限的時間里無法完成改革轉型,該倒下的最終依然會倒下。

  附:民生宏觀管清友、朱振鑫2013年8月報告《新興市場十年夢醒》

  新興市場十年夢醒

  2001年,當互聯網盛宴在一片喧囂中黯然落幕的時候,市場已經在迫不及待的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美國的國內投資者紛紛瞄準了房地產市場,而國際投資者則把目光投向了“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

  2003年,高盛公司發表一份題為“與金磚一起夢想”(Dreaming with BRIC)的全球經濟報告,大膽預測未來的全球經濟格局將由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四個新興市場國家主導。

  受此啟發,展望五國(VISTA)、新鉆十一國(NextEleven)、靈貓六國(CIVETS)和迷霧四國(MIST)等形形色色的新興市場概念開始陸續涌現,并受到瘋狂追捧。

  在過去十年的國際資本市場上,中國已經不再是中國,印度也不再是印度,他們共同代表著一場令人魂牽夢縈的“新興市場”之夢。

  然而,夢想終究不是現實,過去十年新興市場的走紅雖然與自身的崛起有一定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受益于全球貨幣擴張帶來的流動性支持。

  眼下,在美聯儲QE退出步步逼近、全球流動性潮水即將退去的大背景下,新興市場的十年一夢終于要驚醒了。

  一、短期:少數國家將爆發急性危機

  短期來看,國際收支不夠穩定的新興經濟體可能會爆發急性危機。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曾預言南非、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可能會成為最先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目前來看,印度和印尼已經基本成為現實,本周印度盧比匯率再創新低,印尼股市也創下近幾年來的最大跌幅。這些國家之所以如此脆弱,主要是因為其特殊的國際收支狀況:

  首先,從資本和金融賬戶來看,總外債和短期外債相對外匯儲備的規模較高,更容易發生資本外逃。

  這些國家在過去十年的全球流動性擴張中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資本是以外債形式流入。

  與此同時,由于經常賬戶逆差和相對富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外匯儲備的增長卻相對緩慢,這導致總外債的規模普遍超過了外匯儲備。

  尤其是印尼、南非、墨西哥等國家,短期外債的比率相對較高,如果短期內貨幣大幅貶值,很容易引發貨幣危機。

  其次,從經常賬戶來看,大部分國家長期保持逆差,且逆差占GDP的比率相對較高,對資本外逃的緩沖能力有限。

  這些國家雖然出口依存度相對較高,但由于產業水平發展滯后、能源獨立程度低等原因,其進口規模更大,導致大部分時期經常賬戶保持逆差。

  而且,在當前全球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這些國家以大宗商品和加工貿易產品為主的出口需求遭遇了更大沖擊,導致經常賬戶逆差進一步惡化。

  以周一匯率創下新低的印度為例,其經常賬戶已經連續8年保持逆差,2012年經常賬戶逆差占GDP的比率高達5.1%。

  最后,資本賬戶管制相對寬松,不利于防控資本流出。有人認為關鍵時刻可以加息或加強資本管制,亡羊補牢,但事實證明,一旦發生資本外逃,加息和加強資本管制不僅難以緩解資本外流,反而可能使市場對東道國的國際支付能力產生更大的質疑,成為加劇市場恐慌的催化劑。

  印度最近的遭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上周,印度迫于盧比貶值的壓力宣布加強資本管制,結果本周一就遭遇了恐慌性的資本外逃,盧比當日貶值1%并創下歷史新低,股市也創下近四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二、長期:大多數國家將陷入慢性危機

  長期來看,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都難逃全球貨幣再平衡帶來的慢性危機。

  QE的放緩和退出僅僅是全球貨幣政策常態化的一個前奏,當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央行開始結束超低利率轉向加息時,全球流動性緊縮的影響才會真正體現。

  簡單來說,如果QE退出標志著全球流動性擴張開始放緩,那加息則真正意味著流動性從擴張轉向緊縮,這將通過資本和貿易渠道對整個新興市場產生結構性沖擊。

  從資本渠道來看,新興市場的長期資本流入將結構性放緩,新興經濟體以往依賴外資的發展模式將面臨挑戰。

  前面提到的流出主要是短期資本,影響的主要是短期的外匯和資本市場,而現在我們討論的是長期的生產性資本。

  21世紀頭十年,受益于全球央行的低利率和量化寬松政策,新興市場吸引的私人資本從2000年的2000億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到2012年的1.1萬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FDI)。

  FDI不僅為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提供了資金基礎,而且還通過大量的外資企業為新興市場帶來了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這是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的重要動力。而隨著全球流動性從擴張轉向緊縮,這種動力將逐步減弱。

  從貿易渠道來看,全球的需求擴張可能會顯著放緩,新興經濟體以往依賴外需的增長模式也難以為繼。

  經過第一波銀行業危機和第二波主權債務危機的洗禮,全球經濟已進入私人和公共部門同步去杠桿的漫長周期。

  但近年來受益于中心國家央行史無前例的寬松貨幣政策,去杠桿造成的需求萎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對沖。

  尤其是寬松力度最大的美國,近三年仍保持了年均2.4%的增長速度,這一速度甚至快于巴西、韓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

  但是,隨著貨幣和財政政策接連進入緊縮周期,中心國家的復蘇可能會被打回原形。退一步講,即便中心國家持續強勁復蘇,美國的能源獨立、出口倍增、TPP,歐洲的TTIP、“雙反”,日本的“安倍經濟學”等戰略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糾正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失衡。屆時新興市場的出口導向模式同樣難逃厄運。

  至此,金融危機第三波的結局已經逐步清晰:和國內資本市場的牛熊并存、結構分化一樣,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可能也會逐步蛻變為分化市場(DivergingMarket),少數國家會爆發短期的急性危機,大多數國家將陷入長期的慢性危機,而只有極少數的國家將轉危為機,成功躋身成熟經濟體行列。

  三、中國:有風險、無危機

  對中國來說,我們將會走向哪一種結局呢?最可能的情況是有風險、無危機。

  短期來看,中國爆發急性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國擁有堅實的國際收支防火墻。相對嚴格的資本管制、穩定的經常賬戶順差、超過3.5萬億的外匯儲備都有助于有效防范短期的資本流出。

  另一方面,中國擁有足夠的內部流動性對沖手段。如果出現小規模的資本流出,央行可以通過逆回購對沖,而如果出現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央行則可以通過調降目前高達20%的法定存準率來對沖。

  長期來看,中國面臨著與其他國家類似的外部挑戰,經濟減速在所難免。

  首先,中國一直是國際流動性擴張的最大受益者,截至2012年,中國已經超越成為全球FDI的最大目的國。其次,中國也是全球總需求擴張的最大受益者。

  從2009年開始,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這意味著在長期資本流入放緩以及外部貿易失衡修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增長中樞將面臨更大的外部沖擊。

  但幸運的是,我們仍有足夠的牌可以打。未來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完全有能力消化外部沖擊:

  一是新型城鎮化,即通過提升真實城鎮化水平挖掘內需;二是新型市場化,即通過簡政放權和強化市場來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三是新型全球化,即從被動適應規則向主動改造規則轉變;四是新型工業化,即從大干快上向提高生產效率轉變。

  總的來說,只要打好手中的牌,即便新興市場的夢碎了,我們依舊可以做一場“中國夢”。

  本文作者為朱振鑫、張瑜

  前景黯淡 股市崩潰十分嚴重||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22:26 自中國8月11日令人意外的宣布了人民幣貶值后,全球股市已經損失了5萬億美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現的經濟增長進一步疲軟的跡象讓投資者感到恐慌。

  北京時間8月24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德意志銀行資產和財富管理部門股票全球主管亨寧-格博哈德特(Henning Gebhardt)說道,全球股市的崩潰會減弱世界范圍內的增長預期,因此是“十分嚴重”的事。

  周一法蘭克福,格博哈德特在一封問題答復郵件中說道,“我們會預期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一些調整,尤其是這種調整是由新興市場更加疲弱的增長觸發的。較低的石油價格和改變了的經濟預期會帶來另外一輪的全球收益削減。”

  自中國8月11日令人意外的宣布了人民幣貶值后,全球股市已經損失了5萬億美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現的經濟增長進一步疲軟的跡象讓投資者感到恐慌。股市的潰敗讓市場對全球經濟是否能經受住今年美國利率的升高充滿了懷疑。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在股市拋售狂潮中首當其沖,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法蘭克福上午10:42時已經下跌了4.4%,朝著自2011年9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邁進。

  布倫特原油跌破了45美元每桶的價格,紐約石油價格則跌到了40美元每桶以下。格博哈德特認為,石油價格到了這個水平會對新興市場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格博哈德特表示:雖然如此,隨著股市估值下跌,股市仍然保持了其吸引力。我們不能排除股市拋售的趨勢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們認為這會增加倉位,尤其是在股息股方面。

  市場對央媽們失去了信心||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5:07 近期全球風險資產遭到血洗,法興銀行經濟學家Michala Marcussen等報告稱,市場已對央行們的貨幣政策失去信心。

  法興表示,近期市場最顯著的特征是,沒有人抱著央行會進一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想法而買入風險資產。這反映出兩點:

  第一,全球央行迄今釋放的巨額流動性帶來的經濟上的成果并不是那么顯著。很顯然,隨著時間推移,投資者對以非常規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已經失去信心。這也與學術界的發現相吻合:每一輪量化寬松(QE)的回報率都在遞減。

  第二,央行們顯然越來越擔心無限地膨脹的資產價格對于金融穩定的潛在風險,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以更慢的速度介入。

  Marcussen等還擔心,考慮到上次危機中已經使可用的政策所剩無幾,政策制定者可能難以應對對下次危機:

  如果當前的局勢發展成為全面的危機,我們認為,央行們毫無疑問會采取行動。上一次危機留下的教訓是,隨著危機深化,央行們的手段也更加非傳統化。盡管政府部門的部分債務利息已經貨幣化(央行上交持債所獲利潤給政府),但實際債務并未被貨幣化。

  而且,在大部分經濟體中,財政政策一直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這不禁讓人懷疑,由央行在背后支持的財政擴張政策能否成為應對下一次危機的工具。

  全球股災當前 別總讓美聯儲躺槍||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5:15 今日全球股市延續上周跌勢,新興市場創四年最大跌幅、歐股暴跌5%、美股盤前道指期貨暴跌700點。歷數大跌元兇,一些分析人士必然提到市場預計美聯儲年內加息。這場全球股災是否真應該首先追究美聯儲之過?

  《華盛頓郵報》的金融報道記者Ylan Mui不認為美聯儲的加息預期是這輪暴跌的根源。她在博客中列出幾大疑點:

  1、就在幾個月前,也是一些現在指責美聯儲加息預期導致股市大跌的人認定,美股創新高的幕后推手是美聯儲大寬松。如果美聯儲的超級寬松的確成就了美股牛市,而美聯儲加息之事從去年說到今年都是只聞其聲,加息預期時點一再推遲,那么股市按說應該維持漲勢,不該回落。

  2、上周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后20分鐘內,道指和標普500雙雙上漲,直到次日美股才現拋售。在高頻交易盛行的今天,市場反應在毫秒之間,如果美聯儲釋放的信號對股市是利空,華爾街不可能花整整一天時間“龜速”消化美聯儲會議紀要的信息,再給予回應。

  3、且不說上周華爾街見聞提到過美聯儲會議紀要偏鴿派立場,即便會議紀要有什么傾向,那也是三周前美聯儲會議的記錄了,沒有什么觸發市場重挫的新消息。

  4、有一種觀點認為,市場波動可能讓美聯儲擔心加息后金融市場不穩,貨幣政策前景越發不明朗,于是投資者開始更驚慌。可這種推測未免想得太簡單。美聯儲怕的不是市場大跌,而是市場動蕩背后體現的實體經濟金融環境吃緊,特別是債券拋售已經讓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今年4月的1.7%升到了3%附近。美聯儲會擔心這種環境下實體經濟發展偏離正軌。

  說白了,美聯儲如果要叫停,那可不是因為華爾街在金融市場煽風點火,是因為實體經濟發出了警報。美聯儲高官此前已經考慮到首次加息以前市場動蕩的情況,他們對此并非零容忍。

  Mui認為,這次股災的根源在美國以外地區,比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油價下跌、希臘大選給歐元區未來帶來不確定性。

  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金融時報》評論員觀點提到,其實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也不是最近才有,本月的新情況是中國央行創紀錄幅度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引導人民幣明顯貶值,市場交易者將此舉解讀為中國政府越來越擔心經濟。

  在預期美聯儲今年加息的背景下,有關中國經濟惡化的猜測讓新興市場遭遇雙重打擊。而且,就在上周,46個月來未出現過10%幅度調整的標普500跌穿了關鍵支撐位,這又讓投資者擔心未來會有更多損失。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聯儲加息并不是這輪股災的“主謀”,只能算“幫兇”。

  全球股市200日移動均線的發現:暴跌潮將至(圖)||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4:40 一個市場是否有可能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就打破平靜和沉悶?難道這就是“股市涅槃”的幻覺被打破的開始?

  讓我們來看看證據。

  

  一切都很平靜.....直到不再平靜

  只要回顧一下截至本周三的七月和八月,你就會看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00日移動均線中的“控制”錯覺。

  

  標準普爾500指數走勢圖

  四大指數

  參照上周美國股市收盤,我們可以看到,四大股市指數現在已經連續兩天低于200日移動均線了,且下降幅度大。

  

  

  

  

  全球股市的200日移動均線

  這一證據是否揭露了,美國股市的下跌到底是孤立的,還是一個更大的全球性戲劇的一部分?

  

  誰?我?害怕

  在8月初下跌到自2014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之后,波動率指數終于在今天飆升超過了去年除了十月那個以外的所有峰值。

  

  波動率指數

  短期內,這將主張,股市的底部很快就會出現而波動率也會出現一個峰值。然而,考慮到它花了如此長的時間才突破了上述四大股市指數的200日移動均線,這最后兩天似乎給全球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即九月可能與過去幾年里的“涅槃”幻覺截然不同。

  牛市?

  盡管股市牛市和黃金熊市持續了4年,但以下三個原因將說明為何金價將出現牛市:

  如果你曾經讀過,BofAML 8月18日發表的文章《黃金6年來首次被低估》的話,那你就看過以下內容:

  

  黃金期權自有記錄來第一次凈賣空

  對沖基金有史以來第一次做空。如果將其與最近所做空頭頭寸創下自2001年黃金牛市以來最低水平的商業套期保值者相比,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反向信號。

  

  自2001年來期金價位及持倉量走勢圖

  最后,美國美林銀行經理的一項調查日前透露,他們認為黃金自2009年以來首次被低估。

  

  黃金自2009年以來首次被低估

  一年多來,我一直在要求讀者尋求牛市變熊市,熊市變牛市的巨大轉變。盡管我們有股市出現發生轉變,如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去年九月達到峰值,之后12月,道指的交通類股也達到頂峰,但標準普爾指數的生物技術股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到了今年7月才達到各自的歷史高點。

  行動計劃

  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和數以千計的顧問,依然遵循著“只買不賣”的策略。自2000年以來,我們經受過兩次標準普爾50%的跌幅,但因為格林斯潘的切割率在2013年達到了1%,而伯南克和耶倫自2008年12月以來一直在實行零利率政策,所以我們發現各國央行已經不能為“刺激”放緩的全球經濟而把利率再降至零以下了。

  量化寬松政策的主權債務水平已經達到了數萬億美元,從而將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拖累。因此用更多的量化寬松政策來消除經銷商手里所剩無幾的高級抵押品,并不是一個解決辦法。減少現金并吹大金融泡沫從來就不是一個長期的經濟解決方案。

  自1971年8月,美元從金匯兌本位制中移除以來的44年,世界從未面對過因“只要有足夠的債務和中央計劃,我們就把這個問題無限期地推后”這個想法而導致的這樣一個巨大的問題。

  為即將到來的暴跌做準備并非是危言聳聽;這是在回顧自2008年以來的史上最大金融實驗之后得出的常識。

  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賺錢的辦法有好幾種。但它首先要求改變,并且為此次金融危機做一些與你在過去四年熱潮中所做的完全不一樣的事。它還要求你承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把規劃和人工懸浮的方案留給銀行家去想而自己不去想比較容易,而不是自己想然后承認自己所想的計劃一開始就不具備可持續性。

  即將到來的變化有很多,遠遠不止是投資市場。米塞斯研究所2011年出版的菲利普·巴格斯的書——《歐元的悲劇》,提醒了我們要落實“中央計劃”有多遙不可及。顯然,它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投資。

  “歐洲貨幣聯盟的機構設置已經是一場經濟災難。歐元是一個政治工程;而政治利益推動了歐洲貨幣前進...為了掩飾歐元背后的真正功能而推出的經濟論據未能說服民眾相信歐元的優點。為干預服務的邏輯推動歐元體系走向了布魯塞爾中央狀態下的政治一體化。隨著民族國家的廢除,歐洲市場成為了新的蘇聯。”

  我在過去的幾年里常常在想巴古斯的意見。我們怎么會愚蠢地相信自己憑借著足夠的債務和中央計劃,而正在恢復“正常”呢?自2008年以來所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世界和市場越來越集中在了極少數人的手里,而這些人并沒有為蕭條階段做計劃或做改變。我們期待央行會有更多的“救助”,而他們卻將只會追求權力的集中。并且這一次,他們已經告訴我們不會有救助了。

  誰來為全球崩盤止血?世界的目光轉向中國||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0:23 北京時間24日彭博稱,中國央行兩周前意外令人民幣貶值,成為了引發市場大跌的推手之一,而現在,中國央行也可能是全球唯一有能力抑制市場崩盤的機構。

  目前,中國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總額高達約25萬億元(3.9萬億美元),基準1年期貸款利率為4.85%,可以說中國人民銀行擁有豐富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貸款利率已處在接近零的水平,當前的大潰敗也在動搖市場對全球經濟的信心,擔心其不足以承受美國加息的影響。

  自從8月11日中國意外令人民幣貶值后,全球股市市值已經蒸發了超過5萬億美元,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周一,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進一步加劇,商品價格跌至16年低位,新興市場貨幣走低。中國股市創200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IHS Global Insight駐新加坡亞太首席經濟學家Rajiv Biswas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是最后一個仍然有彈藥來刺激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國家央行。中國政府也有采取更多財政刺激舉措的空間。”

  上周公布的中國8月制造業數據初值跌至超過6年以來的新低,加強了放松政策的理由。此前公布的7月投資、工業產值、零售銷售和出口均不及預期。

  增長目標

  決策者支撐經濟、避免增速下滑的努力尚未取得成功,令李克強設定的全年7%的經濟增長目標面臨挑戰。

  目前為止中國采取的措施包括: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總計四次降息,旨在緩解地方政府融資壓力的債務置換計劃,以及向政策性銀行注入資金引導信貸進入實體經濟。

  AMP Capital Investors Ltd。駐悉尼投資策略負責人Shane Oliver表示,需要來自中國的“斷路器般的寬松舉措”,結束沖擊全球外匯和股票市場的負反饋。他預計中國將在年底前把基準貸款利率自4.85%下調至4%。AMPCapital Investors Ltd。管理著約1140億美元資金。

  “中國大幅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將足以緩和當前的市場震蕩,抵御中國和全球經濟受到的威脅。”他表示,“中國是唯一一個還能降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國家,中國央行也是唯一一個真正需要采取重大寬松舉措的主要央行。”

  債務限制

  中國在奮力支撐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避免進一步增加債務,全球金融危機過后,中國債務量大幅攀升。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計,2014年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升至282%,達到28萬億美元。

  債務可能限制決策者采取進一步經濟刺激措施的空間。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立堅[微博]表示,雖然中國正努力穩定全球經濟和市場,但不可能是終結頹勢的唯一力量。

  他表示,中國仍在處理上一輪刺激的遺留問題,上一輪刺激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重大教訓。如果大舉放松貨幣政策,不僅無助于事,還會引起新的問題,例如新的資產價格泡沫。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研究中國政治和金融的教授Victor Shih表示,中國也不能將利率調降得過低,以免引發大規模資本外流。

  但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稱,中國是最近全球市場崩盤的原因之一,所以現在放松貨幣政策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只有中國才有能力重新恢復全球投資者的信心。

  高盛:A股未來一個半月內將繼續面臨賣盤||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5:20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美國博客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道,繼上周下跌以后,中國股市周一再度大跌,上證綜合指數收盤下跌8.5%,而根據高盛集團的說法,這種賣盤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高盛集團向其客戶發出警告稱,該集團認為中國股市在至少未來6周時間里還將繼續面臨賣盤,這種形勢可能最多持續兩個月時間。

  該集團的亞太區分析師Timothy Moe及其團隊在周一公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現在只有正面的經濟數據才能為大幅下跌的中國股市提供支撐,而從這一方面來說,任何早期的跡象都至少還要一個半月才能顯示出來。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一直都試圖通過政策措施和所謂的“國家隊”來支持市場,但高盛集團認為,這并不是一種足夠好的解決方案。

  Timothy Moe在報告中指出:“市場下跌的幅度之大已經很自然地觸動了逆向投資者的直覺,促使其想要尋找某種反彈。但任何市場反彈想要發生都很可能需要一些實際的證據——比如說高頻率的經濟活動數據穩定下來或是變好——而不只是需要政策措施而已。”

  報告指出,中國股市在未來6個星期到兩個月時間里仍將繼續面臨賣盤,原因是鑒于令人失望的外部需求、政府政策所帶來的股市和匯率的“不確定性沖擊”、8月底到9月初七個省份將因重要的全國性事件而暫停生產以及財政/基礎設施支出上升的速度慢于預期等形勢,經濟數據不太可能在10月初以前穩定下來。

  但高盛集團同時指出,如果政府決策者像以前一樣作出反應,那么中國經濟在第四季度中顯示出某種溫和的環比增長還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高盛集團所作出的這一預期被證明是正確的,則將對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全球股市在周一交易中均大幅下跌,原因是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將對其他國家造成“撞擊效應”。如果中國股市繼續下跌,則全球股市也很可能將會下跌。

  各央行制造的終極泡沫破滅在即||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4日 11:12 北京時間22日,投資專家蓋德(Michael A. Gayed)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美股發生夏季盤整的可能性很大,但真正可怕的不是盤整,而是盤整可能只是一個起點,通向終極泡沫破滅的一天,即各大央行量化寬松造成的病態的,被異化的牛市難以為繼,而投資者也逐漸認清現實,徹底喪失對這些央行的信心。

  以下即蓋德的文章全文:

  先讓我們暫且忘記美國股市上的恐慌,忘記中國的恐慌,也忘記蘋果(AAPL)的恐慌吧。幾周前我就開始在文章中指出,從一些關鍵性的市場內部關系指標看來,夏季盤整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盤整本身并沒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盤整的同時,一個更為重要,也更為驚人的變化也將發生,或許,只有這變化真正成為現實,造成巨大破壞之后,我們才能充分認識到一切的意義。

  股市穩定的假象正被一點點拆穿,終極大泡沫或許已經到來將要破滅的時刻——這終極大泡沫,就是對各大央行的信心。

  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著聯儲在9月加息,談論著利率“正常化”開始的時刻,可是,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卻展現出一幅與這種想法背道而馳的圖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量化寬松顯然未能對經濟發揮任何作用,而歐洲版的量化寬松甚至都未能幫助提升再膨脹預期。

  太長的時間內,市場的參與者都沉浸在一種幻覺當中,即標準普爾500指數是一個資金的市場。長時間的低利率已經成為了人們買入美國市場的一個最常見的借口——已經買得太多太久,走得太遠,但卻自欺欺人地認為風險并不存在,因為各家央行是投資者的“堅強后盾”。

  這一邏輯很快就將無法自圓其說,注定將發生重大變故。到了某一天,我們就將不得不停止關于聯儲“何時”加息的無休止爭論,相反,我們將開始談論現在的環境有多可怕,而這可怕的環境正是因為他們遲遲不加息造成的。毋庸贅言,通貨膨脹持續低迷,是許多長期結構性因素的結果,但是真正的麻煩不在這里,而是在于,美國股市已經不再是針對未來的貼現機制,而是在“財富效應”幌子下被扭曲成了另外一種刺激工具,而且刺激還失敗了。

  如果我們將羅素2000指數這樣的小型股票指標和標準普爾500指數這樣的大型股票指標近幾年的行情做一番比較,我們很容易就會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即在多數時間當中,小型股票表現總是相對遜色于大型股票的。

  這絕非偶然。大型股票往往是來自跨國企業,而小型股票則更多來自本土企業,后者顯然對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前景更加敏感。換言之,盡管聯儲使盡渾身解數來進行貨幣政策刺激,但是小型股票指標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些刺激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已經近在眼前,我們對于過去幾年的股市這個小樣本所知的一切都必須予以重新評估。我之前就曾經多次說過,這種警報不管落空過多少次,只要有一次坐實,就是誰都承受不起的。如果夏季盤整真的已經開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恐怕就會讓許多人大感震驚了。

  四張圖看清中國為何能讓全球市場“地震”||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5:18 隨著中國股市暴跌8.5%,周一美國股市也遭遇了暴跌,盡管此后收復了部分失地。為何上證綜指的一舉一動會引發華爾街和其他市場的劇烈震蕩?

  高盛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占美國GDP的比重不到1%。

  盡管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在7月份的會議中,提到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擔憂,并且各大媒體在上周對這一擔憂做出了大幅報道,不過美國的官方評論對此并未表露出深切的擔憂。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FTN金融公司發布的四張圖中,外界至少能夠明白為何中國股市暴跌會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深切擔憂,其中美國的經濟增長并不突出,巴西經濟處于衰退邊緣,歐元區經濟則勉強擺脫衰退。

  以下四張圖分別為全球GDP占比(以美元計:2014年)、中國石油消費全球占比為11%(2013年)、中國銅消費全球占比為57%(201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全球占比達2/3 (2013)。

  

  chinagdpaug24

  

  chinacopperaug24

  

  ironoreaug24

  中國股市遠未到“正常”的時候||金融界股票||###||2015年08月25日 02:34 目前的市場,也遠未到正常的時候,即使是監管部門有心讓市場回歸自主調節,但綜合目前的市場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股市維穩顯然還沒有到說完成的時候。

  股市步入非常時期,證金公司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此輪救市行情,監管部門持續的政策發力固然是一方面,而證金公司投入巨額的真金白銀實際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即使時間步入8月份下旬,A股仍然處于一種不正常的態勢,離所謂的“正常”顯然還有不少的距離。

  應該說,自去年7月下旬啟動的牛市行情,本身就不太正常。首先,這不是由上市公司業績所推動的,也不是國內企業轉型成功自發引起的,而是由監管部門啟動的“人造牛市”。

  也正因為是“人造牛市”,除了有政策上的支持,有來自監管部門的呵護之外,其實是沒有業績“根基”的,這也為后來短期內的大幅下挫埋下了伏筆。

  其次,這輪牛市行情雖然不斷制造出財富效應,但那是市場瘋狂投機的結果。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暴風科技等,哪一家都是牛市中的“明星”,但哪一家沒有成為中小投資者的夢魘?

  股市如此瘋狂,市場注定會為之付出代價。畢竟,市場的瘋狂是不可持續的,瘋狂的背后是“瘋險”,而事實已經給予了印證。

  其三,股市監管方面存在問題。從牛市步入“瘋”牛市,凸顯出市場心態的浮躁與投機瘋狂,個中也不乏股價被操縱的嫌疑。

  然而,即使是像暴風科技這樣連續出現29個漲停的股票,監管部門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進行“剎車”,而是任由市場“發揮”,而結果已無須多言。

  此外,在對待場外配資問題上,直到股指攀上高位后才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但卻為時已晚,也說明監管的缺失與缺位。顯然,股市出現暴跌,監管缺失同樣難辭其咎。

  目前雖然股指仍然在3500點以上運行,但相對于上半年時的3500點,顯然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行情氛圍、市場人氣、投資者信心等方面,兩者之間無疑存在天壤之別。

  如上半年3500點之上時,股市大跌往往是投資者逢低吸納的大好時機,這其實體現出投資者對于股市的信心;如今股市再出現大跌,投資者往往如驚弓之鳥,紛紛奪路而逃。因此,此3500之上已非彼3500之上。

  目前的股市絕非“正常”的股市,不僅證金公司不得不“攪局”其中,股市亦呈現出非常脆弱的特性。

  如僅僅在7月27日與8月18日,上證指數就分別暴跌8.48%、6.15%,本周最后兩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分別下挫3.42%、4.27%,也導致股市打響了3500點“保衛戰”。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也最能反映問題。即使在證金公司持續救市的背景下,指數竟然也頻現暴跌,股市的弱勢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對于證監會上周末的表態,市場不可片面解讀。當A股市場出現不正常的風險時,證金公司的出手顯然是必須的。

  目前的市場,也遠未到正常的時候,即使是監管部門有心讓市場回歸自主調節,但綜合目前的市場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股市維穩顯然還沒有到說完成的時候。

  必須指出,A股陷入目前的困境,監管部門除了大力進行維穩之外,還應該在治市上狠下功夫。

  A能否走強,最終取決于投資者的信心,而我們的股市在制度建設、市場監管特別是投資者保護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與漏洞,當我們把這些基礎性的工作都做好時,還怕牛市不回來?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醋酸酐(乙酸酐)≥98.5%分析純AR500ml一瓶全國送貨(備案采購)視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7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