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新報記者 白雪雙
炎炎夏日,有垃圾的地方就會出現蒼蠅亂飛、老鼠聚集,箱內散發的陣陣異味也給市民帶來困擾,環衛工人傾倒垃圾時經常會弄臟衣服。
為了改善垃圾箱臟亂、環衛工人傾倒垃圾辛苦的現狀,瀘州81歲退休老人陳炬,經過五年的努力研發出一臺“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陳炬(左)展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新型設備,實用環保
昨(23)日,酒城新報記者采訪到“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的設計師陳炬老先生,今年81歲的陳老看起來精神抖擻,氣度不凡,介紹起自己的發明也是頗為自豪。
陳炬向記者展示“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的照片,并介紹該設備
陳炬介紹說:“這臺設備是全自動化機械,高2.37米,容量從0.4到1立方米不等。設備通過遙控操作,有效距離為5米。從外觀上看,它像一臺稍大的冰箱。裝放垃圾的垃圾箱可封閉,不會有垃圾的惡臭味溢出,環衛工人在傾倒垃圾入車時,只需要通過遙控器,垃圾箱就會通過傳動系統被拉起,通過設備頂部傾倒到垃圾車內,整個傾倒過程類似于貨車。”
“自動傾倒環衛設備”外觀圖
“自動傾倒環衛設備”運行原理圖
想法初現,展開籌備
陳炬今年已是81歲高齡,他用五年時間設計和制作了這臺設備,其中定是吃了不少苦頭,經歷了不少心酸。
陳老向新報記者講述自己設計前期的籌備過程
據了解,陳炬有了想法后,就開始做前期籌備工作。從2012年3月起,陳炬用3年時間,每天凌晨5點起床,尋訪了城區內上百個小區,觀察各小區垃圾傾倒情況,路邊垃圾桶的擺放位置等等。除此之外,他還走訪環衛局、交通局等政府部門,了解了國家對環衛設計的規定和標準。多方調查后,設備在他心中漸漸有了雛形。
一波三折,最終成形
談起設計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陳炬說:“我不會用電腦制圖,所以畫圖的時候我是把白紙鋪在地上,以長木條作為直尺,用1:1的方式畫圖。自從開始設計以來,我滿腦子都是設計圖紙。一發現問題就睡不著覺,經常凌晨三四點鐘起來繪圖。 ”
陳老認真地繪制草圖
陳炬告訴新報記者,他設計的“自動傾倒環衛設備”已經更新換代第三次了。第一代是手搖設計,環衛工人在傾倒垃圾入車時需要通過搖桿手動操作。2015年11月,陳炬的外孫將這個“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的視頻帶到新加坡,向一位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介紹,設備的設計理念和性能得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定,不過,半自動的缺陷讓設備并未被對方采購。
在得知情況后,陳炬立刻著手改建設備,于2016年4月將設備更新到第二代自動的,不過第二代產品卻存在太高,無法進行外包裝等缺陷。為了追求更好,陳炬不斷改善,直到今年5月15日,第三代產品正式成形,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且已被預訂了一臺進行試用。陳炬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不斷思考,力求更佳
“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終于完成了,但因為過度勞累,陳炬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他瘦了30斤。除此之外,有創造就有花銷,產品三次更新換代,制作設備費、人工費和尋訪各小區的交通費加起來高達5萬多。但陳炬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項發明不僅能充實自己的生活,還能給市民帶來方便。
陳老演示“自動傾倒環衛設備”的運作過程
“自動傾倒環衛設備”已經正式成形并試用了,但陳炬并沒有閑下來,他告訴新報記者,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他還想研發更科技更環保第四代、第五代“自動傾倒環衛設備”。
看完這位八旬老人的故事,我們不由得感嘆什么是“活到老學到老”。作為年輕一代,更應該學習其持之以恒、不畏困難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將激勵我們奮發向上,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更加努力。
編輯:阿雙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裝垃圾的工具叫什么拼音怎么寫》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