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那天,
霸氣大廣州
聯合北京、上海、南京、成都
西安、哈爾濱、長沙、天津
全國8家重要城市報紙
共同喊出“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的口號
活動刷爆朋友圈
除了“花“,
大廣州最傲嬌的還有美食
為此,8城美食昨天紛紛表示不服,
請網友火速支援
于是,就有了下列“戰況”
江蘇美食
網友支援北京美食
網友支援江蘇美食
網友支援上海美食
網友支援西安美食
網友支援長沙美食
網友支援成都美食
我大廣東講究有來有往
既然有8城吃貨迎戰
自然就要奉(猛)陪(吃)到底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食來味蓋
美食對對碰
北京的吃貨說:我有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廣東吃貨回應:我們雞鴨鵝俱全
烤鴨
廣東烤鴨外酥里嫩,入口醇香。先將嫩鴨洗凈后瀝干,用精鹽和胡椒粉涂抹一遍后,烹上黃酒和辣醬油,再澆上溶化白脫油,將蔬菜香油切成碎塊后撒上,加入少許清水; 進入烤爐內,烤至金黃色并熟透時取出,切成大塊后裝入盆內,澆上烤剩的油汁,邊上配放一些應時素菜。更別說傳說中的碌鴨燜水鴨等等,均是“鴨中才俊”~~
至于同為家禽的雞和鵝更是無人不識的水平~~
N大名雞
廣東人對雞有一種“迷之熱愛”。廣東素有四大名雞之說。然而四大名雞究竟是哪四大,說法并不統一。綜合起來,基本上就是白切雞豉油雞鹽焗雞文昌雞沙姜雞芝麻雞手撕雞柴火雞娘酒雞客家咸雞燜雞烤雞冬菇雞……噢,說好的“四大”呢?不好意思啊~~小編一不小心稍微多數了點。
燒鵝
作為廣東名菜的燒鵝,選材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去翼、腳、內臟的整鵝,吹氣,涂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后腌制,最后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
南京吃貨說:我有蟹黃湯包
江蘇的傳統小吃里,不得不提蟹黃湯包。蟹黃湯包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制作"絕"、形態"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制作工藝精妙絕倫。
上海吃貨說:我們的小籠包也很精致啊
上海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姜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做成的。蒸熟后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
廣州吃貨回應:廣式點心豈止小小包子?
說到小吃,廣式點心自然不遑多讓,廣式點心極精致,花樣極多。蝦餃燒賣干蒸茶果蛋撻椰絲球榴蓮酥綠豆餅鳳爪排骨豬肚牛腩春卷咸水角,一口氣兩口氣三口氣……說得完嗎?
論精致者,當數白兔餃
其一身雪白清透,透著內里青綠的芫茜
澄面的加入使外皮爽滑彈牙如QQ糖
鮮爽通透的蝦仁夾雜在清甜爽脆的馬蹄粒間
少量肥豬肉帶來瑩潤口感
纏繞著芫茜清新的植物清香
哎呀……小編的文采不夠用了
西安吃貨說:我有臊子面、biangbiang面、褲帶面
西安是吃面的天堂,不重樣的面食據說有兩百多種;西安的面條也是名目繁多,比如臊子面、biangbiang面、褲帶面、蘸水面、油潑面、沾水面、菠菜面、臊子面……話說吃上一個月都可以不重樣。
廣東吃貨回應:說到面條,你要比哪一種?
廣東面條的不同原料和做法,讓面條百變迷人。其中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廣東最傳統面條就有五種:竹升面(云吞面、牛腩面、炸醬面)、炒面(豉油皇炒面)、高筋生面(撈干面、牛丸面)、蝦子面(蝦子撈面)、伊府面(潮汕干煎伊面、長壽面)。
廣東面食的精髓集中在一碗云吞面里。從湯底說起,云吞面端至面前,大地魚與蝦籽的鮮香撲面而來,按捺不住,立馬舀一勺來一嘴,滿嘴清鮮,無怪乎被稱畫龍點睛之筆。這碗湯成本頗高,按照舊時的配方行事:大地魚魚干、蝦皮、蝦米、蝦籽、豬骨和火腿按一定的比例熬制五個多小時而成。面店的大地魚特別挑選油分豐富的北海油地,依循古法用火燒到大地魚起油,再撇去這油,這樣得來的大地魚醇香而無苦;蝦籽則用300多元/斤的上等海蝦蝦籽,火腿選用金華火腿。
即便未必做主食,也不能不好吃啊
更特別的是魚面,真的是魚肉做成面條啊廚師操起刀,慢慢將整條魚骨頭上的“魚青”一層層刮出來,每條魚大概起出2兩左右的“魚青”。細小的魚骨頭一根根仔細取出來,為的就是無骨絲、啖啖肉。在師傅的巧手之下,魚膠成了半透明的薄片,將鯪魚膠反復壓薄,接近透明時,分切成均勻的魚面,魚鮮味鎖在爽滑口感中,與機器所制之不同,就得交給舌頭分辨了。
長沙吃貨說:吃蝦當吃小龍蝦
麻辣小龍蝦近年來風靡全國,為湖南等地的吃貨掙足了面子。小龍蝦為主材,配以辣椒、花椒和其他香辛料制成。成菜后,色澤紅亮,口味辣并鮮香。
廣東吃貨說:蝦哪都有,但做得跟我們一樣鮮美的呢?
西江河蝦
湍流不息的西江河水孕育著豐富的河鮮,蝦、蟹、魚、鱔、蜆應有盡有。西江河蝦是最具有標識性的西江河鮮之一,因為它的兩只鉗子一長一短,及其容易辨認。至于北江河蝦新豐江河蝦仁化河蝦,均非泛泛之輩,個個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氧化功效,除了清蒸,還可以打成蝦膠,鮮美爽口。
即便還是小龍蝦
廣東人也能玩出新花樣
例如蒜蓉小龍蝦
再不服,我們來玩大的——
例如手臂粗的瀨尿蝦,又或者更大的大龍蝦!
哈爾濱吃貨說:把肉做成紅腸乃是絕技
哈爾濱最具代表意義的美食就是紅腸和風干腸。哈爾濱紅腸,原產于東歐的立陶宛。 這種灌腸傳到哈爾濱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腸的外表呈棗紅色,所以被哈爾濱人稱之為紅腸。
廣東吃貨:廣式臘腸,東莞中山東陂競風味
廣式臘味花式其實也就是“一般一般,世界第三”,東莞臘味和黃圃臘腸自不必多言,就連未必為許多人所知的連州東陂臘味也已有300多年的制作歷史,口味奇佳,甚至還演化出了“臘蛋”這一多少有點“暗黑料理”feel的美味。其他無非就是臘肉臘腸臘豬頭臘魚臘鴨臘雞臘鵪鶉臘田鼠……而已……
馳名中外臘味飯
天津吃貨說:扭出脆香麻花
一百多年以前,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原來巷子之中有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號喚作“桂發祥”。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廣東吃貨回應:廣東油炸小吃,我想想都流口水
左上:煎堆 右上:油角
左下:蛋散 右下:油糍
我們廣東也有各種油炸小吃,佛山南海九江煎堆便是其中佼佼者,相比起其它地方的圓形煎堆,九江煎堆卻是扁圓狀,這相傳與光緒末年專門制作煎堆的鄉人鄒便南有關。他將不慎被踩扁的煎堆油炸,結果發現更加酥化可口。
成都吃貨說:有火鍋就夠了
麻辣火鍋,起源于重慶,發揚在成都。一口鐵鍋,裝滿辣椒花椒,葷素菜涮起吃,兩個字:巴適!成都火鍋店遍地開花,多到無法統計。
廣東吃貨:對不起,我們只知道“打邊爐”
廣式火鍋,在廣東叫“打邊爐”。秋冬嚴寒季節,一家人圍爐而食,充滿了暖意與溫情。廣東人還相信:好的食材用清水開鍋才最能品嘗其真滋味。最多……我們來點粥底?
與傳統火鍋食材混煮海撈有所區別,粥底火鍋特別注重食材的原鮮美味,因此需要以平和淡定的心態慢煮緩食。粥底未滾開之前,可放入海鮮貝殼類,經徐徐加熱的貝殼便能均勻張開,相反煮沸以后添放張開度難免未盡如人意,從而白白增加品吃難度。至于脆肉鯇、陽山坑鯇、水庫魚、桂花魚等新鮮魚片,則宜猛火下鍋,然后改調小火炆熟,整體時長控制在20秒左右,這樣魚片鮮嫩滑爽至極,而同期亦可加放蝦蟹同煮,以進一步提升粥底的鮮美度。
如果你覺得這么多個回合下來還難分勝負的話
“食在廣東”只好 出大招了!
我們有 廣州靚湯!
圖片:廣州日報記者王燕、曹景榮、莊小龍、王維宣、黎旭陽、石忠情、盧政、張宇杰、何波 網絡
來源:食在廣東(ID:zhinan114)
全國全球全宇宙的吃貨們
一起來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吧
到時候吃什么,就看 “食在廣東”吧
掃下方二維碼就可以關注“食在廣東”了哦↙↙↙
如果你覺得自己家鄉的美食也能一戰?
也可以通過評論留言告訴我們哦~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食在廣東
了解更多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手撕雞怎么調味好吃》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