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安培晉三為何對中國陰損蔫壞?這是根里帶的。他的外祖父岸信介當年在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罪惡累累,只因與美國達成一項秘密“交易”,被無罪釋放;戰后,岸信介竟能以甲級戰犯之身出任日本首相,繼續與新中國為敵,更是源自于美國的支持,這也是日本人無法明確追究侵略戰爭責任的原因。
二戰結束以來,日本極右翼勢力一直以復活軍國主義為政治綱領,而在戰后日本幾十任首相中安培晉三可謂是最危險的右翼領袖,在這條邪路上越走越遠,比臭名昭著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培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家族影響和家風熏染的結果:其外祖父岸信介是二戰甲級戰犯,在美國的包庇下,不僅領到免死金牌,還兩度出任日本首相,成為二戰后最先敵視新中國的日本國家元首;而岸信介扶持的親弟弟佐藤榮作(安培的叔外祖父),在岸信介下臺之后也曾長期擔任日本首相,同樣是執行親美反華政策的急先鋒。
岸信介在偽滿洲國任職時的照片。這張照片出自日本東京國際情報社1939年發行的《世界畫報》“滿洲國要人”頁,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又一罪證。岸信介家族“一門三首相”,縱橫日本政壇80余年,這個家族即是日本右翼勢力的縮影。
我們中國人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生理遺傳基因重要,政治遺傳基因的力量也不小,深受外祖父影響的安倍晉三,將岸信介奉為政治偶像和楷模,安培在他所寫的《美麗的日本》一書中坦承:“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繼承了岸信介的遺傳。”讓我們扒一扒這個決定安培“血緣”的岸姥爺的老底,看看岸信介是如何一次次實現匪夷所思的“妖變”。
從“滿洲之妖”到“昭和妖怪”,從偽滿洲國“副總理”到日本戰時內閣大臣
1896年11月13日,妖星濺落東瀛,岸信介出生在本州山口縣。岸信介的父親原名岸秀助,因入贅島根縣令佐藤信寬家做上門女婿而改姓佐藤(日本男方入贅或 女方嫁人后要改姓)。岸信介原名佐藤信介,兄弟三人,其排行老二;大哥佐藤市郎當了海軍,官至海軍中將,后因病退役;三弟佐藤榮作,大學畢業后在鐵道省任職,后任首相。因佐藤信介在上中學時過繼給伯父岸信政,遂改回祖姓岸。后伯父岸信政將女兒岸良子嫁給岸信介(屬近親結婚哦),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岸信和,女兒叫岸洋子。岸洋子1951年嫁給《每日新聞》記者安培晉太郎,育有安培寬信、安培晉三、安培信夫三個兒子。因岸信和無子,安培晉三的弟弟過繼給了舅舅,改名岸信夫,岸信夫現任日本外務省副大臣、國會眾議員。安培晉三夫婦沒有子女,家族“教母”岸洋子就指定安培寬信(日本第一大綜合商社三菱商事中國分社社長)的兒子安培寬人,作為叔叔安培晉三的政治繼承人。
不得不說日本人是最精于算計的,就連過繼、聯姻等家庭組合事先都帶有明顯的功利盤算,家族之間要最大化均沾經濟、政治利益和人脈資源。當年岸信介的父親岸秀助入贅佐藤信寬家,不僅使自己在山口縣政府謀得一官職,還為三個兒子從政從軍鋪平道路,因為佐藤信寬家族成員中很多是政、軍、商界人物。岸信介姨媽的兒子與外務省次官吉田茂(后任日本首相)的女兒結婚,為官的吉田茂自然就格外關照岸信介兄弟三人。而岸信介的弟弟佐藤榮作娶的是舅舅的女兒佐藤寬子(又是近親結婚),佐藤寬子的舅舅松岡洋右是日本政壇大佬,官至外務省大臣(后為甲級戰犯),又沒少提攜佐藤榮作哥幾個。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培晉太郎娶了岸信介的女兒,則不僅使自己官拜外務省大臣,差一點當上首相,也同樣為三個兒子在官場、商場飛黃騰達提供了大量資源。看著這些復雜的裙帶關系也夠燒腦的,這個岸信介(安培)家族在日本可是赫赫有名的五大政治家族之一,水不深能行么?
1920年,岸信介由日本名牌大學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進入日本政府農商省工作。那時帝國大學的畢業生都熱衷于進入官路通暢的內務省或大藏省工作,而岸信介卻獨辟蹊徑要從二流的農商省瑣碎事務做起,一亮相就有些另類。
1925年,農商省一分為二,岸信介被分到商工省。岸信介有著較強的業務能力,幾年打拼下來圈內人都知道“商工省里有個岸信介”,到1935年他已當上商工省工務局長。正混得也算風生水起時,岸信介突然提出要去遙遠的滿洲國去,這在一些內閣官僚看來可是“貶遷”,又一個令人意想不到。岸信介傻么?非也,懷有政治野心的岸信介與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關系密切,所以他這次欲取道滿洲走出一條升遷的捷徑,因為岸信介是一個“善于盤算用一個行動而收到十倍效果”的人。
1936年10月岸信介到達偽滿洲國首都新京(現長春市),第一站就是拜會關東軍司令部,在得到軍方高層的大力支持后,岸信介在偽滿洲國把他的老本行干得“有聲有色”,還搞了個什么滿洲開發五年計劃。千萬不要以為岸信介是在為中國東北發展經濟,他是在千方百計搜刮中國的財富用于日本實現軍國主義擴張和稱霸亞太。岸信介干得最成功的“政績”是在東北大規模種植罌粟和壟斷鴉片買賣,在關東軍的保護下鴉片生意成為“陽光下的罪惡”,也成為偽滿洲國僅次于關稅收入的第二大財源。岸信介曾親自帶著數噸鴉片到上海進行交易,與駐滬日軍一起從中獲取暴利。這些盈利岸信介大部分給了關東軍充當軍費(包括組建731細菌部隊),用來鎮壓屠殺中國抗日分子和無辜百姓。岸信介的第二大“政績”是極力推進日本“滿洲開拓團”移民中國東北,強行霸占中國農民的土地和村莊,造成大量中國家庭失地失居,顛沛流離,凍死餓死無法計數。岸信介在滿洲期間,還積極為關東軍籌辦“慰安所”,強征或欺騙中國、朝鮮婦女當慰安婦供日軍發泄獸欲……
岸信介在偽滿洲國歷任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產業部次長和總務廳次長等職,最后一個職務相當于副總理,在滿洲已是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人們說起來都知道“滿洲有個岸信介”。岸信介與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偽滿洲國總務廳長星野直樹、滿鐵總裁松岡洋右(岸信介娘舅親戚)、滿洲重工株式會社會長鲇川義介等人臭味相投,關系密切,狼狽為奸,號稱“滿洲五人幫”。在中國期間,岸信介因陰晴不定,猥瑣變態,暴戾冷酷,放浪形骸,每晚狂飲狎妓,沒少干壞事,禍害了不少中國人,被人稱為“滿洲之妖”。如果戰后引渡岸信介回中國接受審判,那是足夠槍斃兩三回的。
東條英機與岸信介。東條英機出身于軍人世家,1935年其赴中國東北任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1941年任日本首相,實行軍事獨裁統治,身兼陸軍相、內務相、軍需相、日軍參謀總長等多職,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
1939年底,岸信介返回日本,果然實現仕途上的華麗轉身,出任日本內閣商工省次官。1941年11月東條英機任日本首相后,提名岸信介出任商工省大臣。戰爭狂人東條英機決意發動太平洋戰爭,岸信介予以堅定支持并在對美國宣戰書上簽名,成為東條英機戰時內閣的得力干將。1943年商工省并入軍需省,岸信介任軍需省次官(東條英機兼任軍需省大臣),全面負責戰時經濟運行、組織軍工生產和調配戰爭物資,成為四處侵略的日本軍隊的“總后勤部長”。在岸信介的全力運作下,被掠奪的中國煤炭、糧食、鐵礦石,南洋各國的石油、橡膠、木材、銅等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日本,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瘋狂戰爭機器的“燃料”。這段時間岸信介的怪才歪能得以充分施展,在許多人看來辦不到的事情,他總能出人意料地搞定。岸信介做事的招數令人難以捉摸,加上他剛愎自用,性格怪異,又被人稱為“昭和妖怪”。
東條英機下臺后,岸信介失去政治靠山,新首相組閣未再重用他,加上搞經濟出身的岸信介深知日美兩國實力差距,預感日本行將戰敗,遂于1944年底心有不甘地返回山口縣老家養病。
明哲保身,見風使舵,利益交換后甲級戰犯岸信介竟然全身而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28日開始,46萬美國大兵登陸占領日本,吃了日本大虧的美國佬要“秋后算賬”了。9月11日,美國占領軍司令部公布逮捕日本第一批甲級戰犯名單,其中就包括岸信介。甲級戰犯是專指掌握決策權力、發動和執行侵略戰爭的軍隊或政府中的高層領導,這一罪責岸信介無論如何是逃脫不掉的。至于每個甲級戰犯究竟要承擔什么刑罰,將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裁定。但誰也沒有想到,當1948年12月23日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7名甲級戰犯被處以絞刑后的第二天,岸信介竟然被無罪釋放了,難道其真有妖氣“金鐘罩”?要知道甲級戰犯中第一批經審判的28人除了自殺、病亡及判死刑外,判處終身監禁為最多,判罰最輕的重光葵也是7年徒刑,而重光葵只是日本外務省大臣,其對侵略戰爭的責任和作用遠遠在岸信介之下。
一直以來有個極其錯誤的說法流傳甚廣:岸信介之所以未被審判,是因為他與東條英機不和并反戰,以拒不辭職逼迫東條英機下臺有功。但這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純粹是岸信介及其同黨自我洗白的說辭,掩蓋真相的煙霧。且不說岸信介追隨東條英機多年,本來就是一丘之貉,就說在日本首相提名組閣機制下,集權獨裁的東條英機可以讓岸信介當官,也完全可以讓其卷鋪蓋走人,岸信介辭不辭職,根本左右不了東條英機的去留。反而是岸信介需要仰仗東條英機,東條英機若下臺,岸信介會跟著失勢,事實也確實如此,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岸信介能不懂?東條英機下臺的根本原因是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連吃敗仗,受到毀滅性打擊,他已無法扭轉戰爭敗局,才被迫于1944年7月22日宣布內閣總辭職。
所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其實是美國一手操控的,審訊岸信介的人也并非國際法庭的檢方人員,而是美國占領軍的諜報人員。若認為遠東國際法庭是因為岸信介反東條英機而放他一馬,實在是太低估美國佬的智商了。只是太多不了解真相的人被虛偽狡猾的岸信介所迷惑,因為戰后岸信介在各種公開場合都要撇清與東條英機的關系,把自己裝扮成反戰人士,為其在政壇東山再起騙取同情和信任。岸信介真要是反戰反東條英機,何必要在戰時內閣中一直賣力地干?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大廳。東條英機等七人死后,美軍將他們的骨灰撒于荒野,以防被當成軍國主義的紀念物。但日本律師三文字正平等人還是盜走部分骨灰,秘密葬于熱海市伊豆山上,11年之后,在墓葬之上樹起了一座“七士之碑”。1960年7月,三文字正平將部分骨灰又葬于七名戰犯之一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主犯)的家鄉愛知縣三根山,立“殉國七士廟”巨碑,由岸信介親自題寫。自此,這里成為日本右翼勢力真正的“圣地”。
1945年9月15日,岸信介在老家被逮捕押往橫濱監獄,若干年后,岸信介曾傷感地回憶:“當時,我覺得自己不可能再活著回來了。”自認為罪孽深重的岸信介都沒有想到能夠全身而退,這是因為其得到美國的承諾——證詞換免刑,作為核心幕僚的岸信介才對有提攜之恩的東條英機“痛下殺手”,在審訊中檢舉揭發東條英機最為積極,證詞也最具殺傷力。這一切皆因美國上下對力主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美國需要岸信介的有力證詞將東條英機釘死在絞刑架上,岸信介恰恰又十分配合,這筆“交易”就達成了。美國復仇的目的達到了,放了岸信介還可以坐收其今后感恩戴德的紅利,何樂而不為?事情就這樣簡單,但卻是天知地知的秘密,公開的史料文獻中無任何記載。
與岸信介同樣被無罪釋放的日本甲級戰犯還有不少(約80人),他們的戰爭罪行有大有小但肯定是有罪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原計劃在第二批、第三批審判中判罰他們,結果卻在美國占領軍司令麥克阿瑟的干預下不了了之,這皆是美國的雙重標準以及包庇姑息政策使然,或者說這是美國的政治需要。對于殺死一名美軍戰俘的日本軍人,美國一定要追責判其死刑;而對殺害了無數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日本戰犯,美國或者視而不見,或者重罪輕判,或者判而再放,大量犯下反人道戰爭罪行的日本戰犯根本沒有受到公正的審判,和岸信介一樣成為漏網之魚。
戰犯之身的岸信介能當選首相,也就是日本這種價值觀混亂的國家才能出如此奇葩惡果
岸信介被釋放后,成立了一家公司,他曾長期主持經濟工作,與日本各大資本財閥、工業巨頭淵源頗深,做生意自然不愁,可岸信介的政治野心是金錢滿足不了的。岸信介聚集了一批政商界人士,于1952年成立日本再建同盟;1953年岸信介參選日本眾議院議員,重返政壇;1954年岸信介與鳩山一郎、石橋湛山成立日本民主黨,任干事長;1955年民主黨與自由黨強強聯合,組成日本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立馬成為日本第一大執政黨,岸信介也成為黨魁之一。
日本的首相并非要經全民選舉,而是在國會參眾兩院議員中經選舉產生,在國會中占多數議席的政黨總裁是日本首相的當然人選。1956年12月岸信介出任由石橋湛山任首相的內閣外務大臣,兩個月后石橋湛山因病辭職,經自民黨內選舉,岸信介接任自民黨總裁,也順理成章于1957年2月繼任日本首相。1958年6月,岸信介經國會兩院選舉,再任日本首相,直至1960年7月下臺。岸信介組閣啟用了多名甲級戰犯,選人用人毫無價值底線,人送“戰犯內閣”。下臺后的岸信介在日本政壇、自民黨內依然十分活躍(任自民黨高級顧問等多職),以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又扶持弟弟佐藤榮作當了三任日本首相,使他的右傾執政理念得以延續。
日本在二戰中給亞太各國尤其是中國帶來極大的戰爭傷害,罪惡行徑罄竹難書,作為甲級戰犯的岸信介為何能在仕途上一路綠燈問鼎,黨內選舉、國會選舉都擋不住?有兩條重要原因:
一是美國的大力支持。岸信介之前的幾任日本戰后首相,對美國或多或少都有些許抵觸情緒,特別是石橋湛山屬中間偏左派,二戰中即以反戰聞名,任首相后對新中國比較友好,這完全不符合美國的冷戰遠東戰略。
1949年國民黨軍隊敗退臺灣,美國曾一度拋棄獨裁腐敗的蔣介石政權,想拉攏新中國而抗衡蘇聯,但中國選擇與蘇聯站在一起,又毅然出兵抗美援朝。在遠東為了遏制中俄的勢力,美國需要把日本、韓國、臺灣綁上自己的戰車。因此,美國戰后對日政策由全面壓制改為重點扶持,而美國的態度是可以決定日本首相人選的。岸信介的從政背景、意識形態及價值觀等,在美國看來是理想的日本首相人選,最重要的是岸信介對美國主子忠心耿耿愿效犬馬之勞,所以美國就通過種種手段支持岸信介上臺。這樣培植親美的日本右翼政府,扶持日本經濟和軍事力量發展,美國就可以把日本豢養成一條狗繩在握的惡犬,讓它吠就吠,讓它咬就咬。
1960年1月19日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華盛頓簽訂《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這引起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和游行抗議,岸信介不管不顧強推條約并暴力鎮壓游行活動,殺害了東京學生領袖樺美智子,致使抗議運動規模升級。在日本民眾23次舉行百萬人以上大游行的壓力下,岸信介被迫辭職。
二是日本民族的劣根性使然。日本是個四面環海的小國,資源匱乏卻人口眾多。因此,向海外發展獲取資源是日本的地緣政治決定的,只是日本不是采取和平的貿易或投資方式,而是急功近利采取戰爭的方式直接掠奪資源。在一些表面彬彬有禮的日本人看來,在海外進行侵略掠奪的軍人、文官甚至海盜都是英雄和功臣,哪管他干了多少壞事殺了多少人,這就是日本自私的、狹隘的、虛偽的民族劣根性。在二戰后的日本社會,彌漫著“集體無罪意識”,這與同是戰敗國的德國截然不同,正是由于日本社會價值觀混亂,也就必然盛產奇葩惡果:日本戰后教科書一直在美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使一代代日本人秉持錯誤的歷史觀;血債累累的東條英機等大小戰犯能被供奉在靖國神社,受到日本朝野的頂禮膜拜;越是窮兵黷武、親美反華的日本右翼領導人執政期越久;日本政府對發動侵略戰爭不認罪、不反省、不道歉、不承諾不戰……在這一大背景之下,甲級戰犯岸信介能順利當上首相就不足為奇了。
岸信介上臺后確實沒讓美國主人失望,跟著美國指揮棒轉那叫一個“緊”字。1960年1月岸信介與美國簽訂《新日美安全條約》,在取得美國保護的同時付給美軍更多的軍費,給駐日美軍基地更大的支持和便利,同時大力提升日本自衛隊的規模和戰斗力,甘愿充當美國的幫兇和打手。把美國當親爹的岸信介對新中國則擺出強硬姿態:他上任不久就訪問臺灣,與蔣介石共同成立日華合作委員會,公然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放任國民黨特工人員在日本從事針對新中國的活動;岸信介政府在1958年4月宣布不承認中國駐日商務機構懸掛國旗的權利;岸信介出訪東南亞國家時,公然提出“中國威脅論”;岸信介強迫日本出版部門將出版物中的“侵略中國”改為“進出大陸”;岸信介政府縱容日本漁民和漁業公司越界到中國近海傳統漁場瘋狂捕撈……
1958年5月2日,日本長崎市發生侮辱中國國旗事件,這是岸信介政府極右面目的一次大暴露。當日,三名日本右翼分子在臺灣駐日本長崎領事館指使下,闖入中國產品展覽會場將懸掛的中國國旗扯下撕毀。但岸信介政府卻以“國內法”以及中日未建交為借口,縱容和包庇這幾個辱華分子,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極大的憤慨,致使中日民間貿易協定無法實施,中日之間剛剛發展起來的友好關系嚴重倒退。5月9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嚴厲指出:“岸信介政府縱容暴徒在長崎侮辱中國國旗事件,說明岸信介政府敵視中國的態度已經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與新中國為敵,岸信介是始作俑者。自岸信介任首相以來,日本政府長期實行親美反華政策,在相當一部分西方國家與新中國建交尤其是中美關系正常化之后,日本雖于1972年9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但中日關系始終磕磕絆絆,起起伏伏,因為日本既要唯美國馬首是瞻,又自私地擔心中國崛起,甘愿充當美國遏華戰略的馬前卒、急先鋒,甚至比美國主子更能折騰,現任首相安培晉三正是這樣一個“杰出”代表。
1959年岸信介的“全家福”。5歲的安培晉三(前排右三)坐在其外祖父岸信介的腿上,前排右一是安培晉三的父親安培晉太郎,前排右二是安培晉三的母親岸洋子,前排左一是安培晉三的哥哥安培寬信,前排左二是岸信介的夫人岸良子,后排兩人是安培晉三的舅舅岸信和夫婦。
安培的父親長期擔任岸信介的貼身秘書,安培是在岸信介的身邊長大,活了91歲的岸信介也格外喜愛和栽培這個外孫,可以說是安培的精神教父。從小立志從政的安培步入政壇后,全盤繼承了岸信介的意識形態、執政綱領和人脈資源,被日本人稱為“純種政治家”。所不同的是目前在日本戰后誤國誤民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數代人,已對修改和平憲法的態度越來越曖昧,“修憲”的阻力也越來越小,安培晉三很有可能在任內推動完成“修憲”,實現岸信介的政治遺愿,使日本重新成為可以發動戰爭的“正常國家”,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作者:大漠單騎 紅德智庫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彎的部首是什么,結構是什么》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