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盛景商業評論」,挖掘更多精彩內容!
01
你的「安慰」,沒準就是「傷口上撒鹽」
說起安慰其他人,我們平常多多少少都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但最關鍵的問題來了,關于安慰,我們根本不會啊!
不信?我們先來看看網絡上最流行的一些段子。
1)
我想放棄了,我怎么努力好像都不能成功。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會很舒服的哦!
......
2)
我又丑,又笨,又胖,我好像做什么都是錯。
雖然你什么都是錯,但至少你的判斷是對的啊!
......
3)
老板,我知道可能我能力不夠,但我還是很想努力去嘗試這個項目!
勇敢去吧,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能把事情搞多砸!
......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夸張的段子,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真的常常不知不覺就在「安慰」的時候給別人「傷口上撒了把鹽」。
我們來想象幾個簡單的場景,測試一下自己。
1)
一天你知道孩子學校今天公布期末成績,于是早早地回家,準備好了晚飯。
這時,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推門進來了,他滿臉沮喪地對你說:“爸爸,我這次數學沒考好,嗚嗚嗚……”話還沒說完呢,他的眼淚就吧嗒吧嗒掉了下來。
看得出來,孩子也很難過。
看到孩子這樣,你就不忍心責怪了,于是想安慰一下孩子,你會說:
①. 別哭了,別太難過了,我也沒怪你呀,去洗洗手,咱們吃飯了。
②. 本來你的數學也不好,語文沒考砸吧?那就是好事了。
③. 我能感覺到你很重視這次考試,但還是沒考好,你是不是很傷心?
你會選擇①、②、③中的哪一個呢?
別急著要答案,我們再看一個經典案例。
2)
你的下屬小王最近正在負責一個大項目的談判。
這個項目很關鍵,而且難度非常大,所以你才派了你最信任的小王去。
這天,小王沮喪地到你的辦公室跟你說:“哎,頭,對不起,手上的那個大項目最后還是沒談成!”
你知道難度確實有點大,看小王的樣子,不想打擊他的自信心,就想安慰安慰他,你會說:
①. 小王,我聽說了,還好這個項目最終也沒被我們的對手公司拿到,已經是萬幸!
②. 小王,這么重要的項目沒談成,你是不是感覺很失落?你有總結失敗的原因嗎?
③. 小王,別難過了,這個項目難度確實很大,派別人去也一樣談不成。
你會選擇哪一項,作為回答呢?
好了,現在你是不是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擅長不擅長「安慰」別人了?
這兩個場景該怎么安慰對方的方法,今天的免費節目里都有。
而且,不僅有方法哦,還有這背后的心理機制分析。
長按識別二維碼,做一個安慰大師吧!
02
給孩子這樣的心理暗示,你可以節省90%的精力
知道嗎,其實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給了他/她非常多的消極暗示。
如果你學會了良好的心理學方法,將這些消極暗示轉化為積極暗示,至少可以節省90%的教育精力,并提高90%的效果。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戰況激烈,美國急需要一批新的軍人,但預備兵卻不足了。那怎么辦呢?美國有了一個突發奇想,決定組織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上前線戰斗。可是要知道,犯人哪有什么戰斗力啊!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并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并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后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
3個月后,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斗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勇敢拼搏。后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怎么樣,不可思議吧?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強大,這一規律其實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家長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簽。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
這就說來話長啦,涉及到心理原理,以及實際應用方法。
快來收聽這一期免費節目吧!
↓↓↓點擊閱讀原文 收聽本期欄目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安慰考試失敗的句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