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方言有很多種,北京方言就是其中之一。活躍在老北京人口頭兒上的土話,歷史悠久且豐富多彩。盡管北京現在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各種語言都匯集到這里,但對于北京土著來說,京片子代表了老北京的歷史和文化,頗有史料價值。
老北京話多帶兒音,在清代稱為“京片兒”或“官話”。明代的官話是安徽語言,宋代官話是河南語言,這皆與當政皇帝的籍貫有關系。而北京是五朝古都,語言上融合了契丹、女真、滿、蒙等語言(如蒙語“胡同”,滿語“薩其瑪”等),進而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北京方言。北京話可以說是普通話的基礎,但是其獨特的發音和意思,如果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您可能還真不明白。
我家祖上是滿族的旗人,姓“葉赫那拉”,到爺爺這代,就改姓“葉”,爺爺和奶奶同姓,就好比“劉村兒”、“李村兒”里住的人都一個姓兒一樣。可當年的政治運動迫使我爺爺把全家的民族改成了“漢族”,后來國家安定興旺了,爺爺顧慮沒打消,于是我們的民族也就一直是“漢族”,包括升學考試,都沒有享受到加分的待遇。
我是從小聽著爺爺奶奶的京片子長大的,特別是奶奶,連罵人時都京味兒十足,雖然他們去世已經20年了,但他們說話的聲音還時常在我耳邊響起,我爸說話也有京腔,但比起爺爺奶奶差遠了。好在我對這些京片子記憶深刻,了解的也算全面,所以整理出來,讓世界各地懂中文的人多多了解一下北京的方言,畢竟北京話的傳承還得靠北京人自個兒!
A:
1、礙事兒:不方便。
2、暗門子:暗娼。
3、熬鷹:也做熬大鷹,不得已而徹夜不能睡眠。主要跟當時北京人喜歡玩鷹有關,因為鷹習性兇猛,剛捉回來后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熬著,鷹的野性就被消磨了。
B:
1、拔塞子:指放屁。
2、白齋:白吃白喝的意思。
3、不開面兒(抹不開面兒):不給人留情面,抹不開面兒是指不好意思。
4、迸磁兒:鬧別扭。
5、棒棰:外行。
6、半熟臉兒:有些面熟,沒啥交情。
7、把得緊:一般指摳門兒愛財的主兒,例:“這主兒就是錢狠子,錢把得特緊”。
8、不老少(shǎo):比料想的多,例:“這袋子里還真剩下不老少。”
9、倍兒:特別、非常的意思,例:“那樓倍兒高!”
10、辦:一般罵人的時候用,解決的意思,例:“去把那孫子給我辦嘍!”
11、不論(lìn):不管不顧 。例:“這小子混不吝。”
12、甭:不用。例:“甭給我這兒裝洋蒜!”
13、棒子面兒:玉米面
14、閉了眼:死亡。
15、擺譜兒:裝腔作勢,端著架子,事兒媽的意思。
16、拔頭份(拔份兒):拔得頭籌,高人一籌。
17、扳杠:抬杠,固執己見,糾纏不清。
18、拌蒜:因累或喝酒過量,行走艱難。
19、變著方兒:想盡各種辦法。例:“你變著方兒給我找事兒!”
20、不得(děi)勁兒:不舒服,別扭,不是滋味兒。例:“這些天混身老覺(jiǎo)著不得勁兒!”
21、掰:斷交。例:“那人是個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
22、板兒爺:騎三輪車的人 。
23、傍:依靠,例:“傍大款”。
24、傍家兒:情婦、小蜜、二奶、小三兒的意思。
25、暴搓:過量地胡吃海塞。
26、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疏遠。例:“我跟他八竿子打不著。”
27、白霍:能說但說話不著邊際,例:“沒事盡瞎白霍!”
28、奔兒頭:腦門兒。
29、被貨(huo)垛:疊好的被子往上摞,外邊蓋上大布單子。
30、把吝著:什么事都要管,什么都想占有的意思。例:“家里的錢都是他把吝著!”
31、半不啰啰:半截兒,事情做到一半。例:“他這人干什么都半不啰啰的。”
32、白眼兒狼:多指下一代沒良心、不孝順。例:“那孩子就是個喂不飽的白眼兒狼。”
C :
1、菜:完了。例:“歇菜了”,“死菜了”。
2、搓火:生氣、憋氣。例:“今兒這事兒,真讓人搓火。”
3、成心:存心,故意。例:“你這不是成心嗎?”
4、吃瓜落兒:錯誤地受到牽連。例:“這兒壓根兒沒他什么事兒,就一吃瓜落兒的。”
5、杵窩子:膽兒小,見人不敢說話 。例:“這孩子打小兒就杵窩子。”
6、彩兒:精彩。例:“語言上得有彩兒”
7、殘:殘廢,形容被一件事折磨。例:“老師留這么多破作業,手都寫殘了”
8、操蛋:罵人的話,沒起色、沒出息,沒良心。例:“這事丫干的真操蛋。”
9、蹭:不花錢的享受 ,例:“蹭飯、蹭吃、蹭喝。”
10、察:交通混亂堵塞。例:“這車都察一塊兒了”
11、抄:碰巧,包抄。例:“你可算抄上了”,“咱們抄近道兒,追上他”。
12、趁:擁有。例:“別看他不起眼兒,趁好幾百萬呢”。
13、攢(cuán):編寫,制作等。例:“剛攢了個椅子”,“這摩托車他攢的”。
14、撮(cuō):吃飯。例:“今天去撮海鮮。”
15、車轱轆話:總是說重復的話 。例:“你怎么車轱轆話沒完呀!”
16、吃心:多心。例:“人家又沒說你,你吃什么心啊”
17、抽兒抽兒:縮水及收縮變小。例:“我這衣服洗完就抽兒抽兒了。”
18、抽兒抽兒百囊(nāng):形容東西不平整。例:“你這褲子抽兒抽兒百囊的就穿出去呀。”
19、出溜兒:滑動,動作迅速。例:“這小子走得真利索,整個兒一小地出溜兒。”
20、呲兒人:斥責別人;而被別人訓斥叫“挨呲兒”。
21、遲累(lei):負擔。例:“這孩子就是個遲累!”
22、出杠子:出彩虹。
23、猜妹兒:猜迷語,繞彎子。例:“來,丫頭,爺爺給你猜個妹兒”,“你有話直說,甭讓我猜妹兒”。
24、瞅不冷子:突然,沒有防備。例:“你這瞅不冷子一出來,嚇我一跳。”
25:抻:耗時間,例:”抻著點兒他,別那么快就把事給他辦了!“
D:
1、段子:一段故事或笑話的簡稱。例:“他就一段子手”。
2、大拿:某方面的專家。例:“鼓搗電匣子他可是大拿”。
3、打奔兒:奔兒是吻的意思,打奔兒指接吻。
4、打磕奔兒:說話結巴,不連貫,一般用否定。例:“小子背得真溜兒,都不帶打磕奔兒的”。
5、底兒掉:非常徹底。例:“這回他可老實了,給他查一底兒掉。”
6、點兒背:運氣不好的意思。例:“到我這兒就沒了,點兒真背。”
7、點卯: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例:“我回頭到單位點個卯就回來”。
8、倒(dáo)氣兒:急促的喘氣。例:“這狗可能快不行了,躺在地上直倒氣兒”
9、顛兒:走、跑。例:“吃飽了,顛兒吧!”
10、斷了念想兒:別再想了 。
11、大概齊:差不多。
12、逗悶子:開玩笑。 “沒事兒別在這兒逗悶子。”
13、抖摟:“摟” 讀輕聲,一般此詞疊用。( 1 )擺弄、抖動之意。例:“那幾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長時間了,拿出來抖摟抖摟吧,見見風。”( 2 )說一說,亮出來之意。例:“他那點兒事兒,給他抖摟抖摟。”
14、兜圈子:有話不直說,顧左右而言他。
15、打今兒:從此之后。例:“打今兒起,他是他我是我”。
16、打住:到此為止,別再說了。
17、抖機靈兒:顯示自己,特指輕浮表現,含貶意。例:“你別在我這兒抖機靈了”。
18、蹲班:留級
19、燈泡兒:借某人來當陪襯或做幌子,以達到某種目的。被借用的人就是 “燈泡兒”。例:“人倆搞對象,你去干嘛呀,給人當燈泡兒呀?”
20、多新鮮呀:沒什么可奇怪的。
21、大老爺兒們兒:大男人。 例:“你一個大老爺們兒,怎么這么小氣呀!”
22、打聯聯:在一起瞎混。例:“你少和那幫小混混兒打聯聯”。
23、打油飛:無目的的游蕩,不著家。例:“那么大個人了,在家干點兒正經事,別整天打油飛。”
24、打水飄兒:行動沒有回報。例:“這事我看不靠譜兒,錢不是白來的,不能全打了水漂兒。”
25、跌份:丟面子。例:“這都不知道,真跌份”
26、逗咳嗽:耍貧嘴。例:“沒事少跟我這兒逗咳嗽!”
27、捯飭(chi) : 打扮,修飾。例:“都幾點了,還捯飭!”
28、大發(fa):過分,過度。例:“這次錢可花大發了!”
29、得(dē)巴(ba):嘮叨個沒完。
30、惦巴(ba):吃些零碎食品。例:“飯沒好,先惦巴點兒。”
31、掉金豆子:小孩兒哭。
32、頂缸:代人受過。
33、打喜兒:給對方好處費。一般是暗中相送,帶有一定回扣的性質。
34、打卦: 正琢磨這事兒的意思
35、打狼:許多人積聚而行。例:“這么多人去人家,還以為打狼的呢”。
36、電匣子:收音機。
37、地根兒:一開始的時候。例:“胡同里的房子都不好,地根兒房子地基就不靈”,“從我老祖兒那輩兒,地根兒就沒吃過什么好東西。”
38、對瓶兒吹:拿著酒瓶子直接干了。
39、斗雞眼兒:對眼兒
40、德行樣兒:貶義詞,尤指形象不好。例:“瞧他那臭德行樣兒,不像個好人。”
41、遞葛:挑畔、冒犯別人:例:“就你那小樣兒,還敢跟我遞葛”。
42、大眼兒賊(夜貓子):貓頭鷹;也指眼睛大,傻乎乎的小孩兒。
43、倒霉催的:遇到特別不吉利的事情。例:“本來沒他什么事,非得過去,結果出事兒了吧,這不倒霉催的嗎。”
44、擔挑兒:姐妹的丈夫。
45、得:行了,好了的意思。有時也做語氣重詞。例:“這菜做得了”,“得!你看這事兒怎么弄。”
46、掉鏈子:本來能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出問題。
47、得濟:享福,例:“這孩子真懂事,他爹媽可得了他的濟了。”
E:
1、二把刀:技術不過關,不熟練,北京話與之相對的是有兩把刷子。
2、二百五:說話不當,行為不符合常規的人。
3、二五眼:識別人的能力差。
F:
1、發小兒:也叫 “發孩兒” ,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2、放鷹:錢財全部喪失。
3、放話兒:聲稱,說明。
4、犯牛脖子:犯牛脾氣,使性子的意思。
G:
1、各色:怪癖,不好相處。
2、該干嘛干嘛去:對比較討厭的人,想說滾蛋,語氣稍輕。
3、硌窩兒的蛋:生雞蛋外皮有破損。
4、哥們兒:男性朋友親近的稱呼。
5、夸赤(chi):刮的意思。例:“鍋里還有飯呢,你用小勺夸赤夸赤”。
6、姑碌兒:一節兒,一段的意思。例:“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兒紅顏色。”
7、過:過分。例:“這事兒,你可有點過了”。
8、敢情(qing):當然或原來如此,例:“敢情你還在呢。”
9、隔三差五:斷斷續續,例:“他總是隔三差五地送點東西。”
10、硌應:厭惡、厭煩,例:“這人真讓人硌應。”
11、夠瞧的:有威風或指脾氣大,例:“這回可夠瞧的”
12、過節兒:小的矛盾。例:她和那人有過節兒。
13、裹亂:從中插入干擾的意思。例:“你別在這兒跟我裹亂。”
14、胳背肘兒:胳膊肘。
15、嘎吱窩:腋下。
16、高顴果:高顴骨。
17、鋼蹦兒:硬幣。
H :
1、寒磣:害臊,羞恥。例:“這么大個丫頭半夜老往外跑,也不嫌寒磣!”
2、盒兒錢:盒兒指骨灰盒,這個詞的意思是養老送終的費用,猶如過去的一句土話:棺材板錢。
3、回頭:有機會。 例:回頭我幫你理理發。
4、齁兒:過甜或過咸。例:你這菜打死賣鹽的了,齁兒死我了。
5、話密;話多。
6、候著:等。例:他讓你在這兒候著。
7、毀:污蔑,損壞,例:“你就毀我吧!”
8、嗨(hāi):多,例:“人多得嗨了去了!”
9、胡捋:拂去塵土,輕撫。例:這蹬兒上有土,我給您胡捋胡捋。
10、壞菜:事情結局不好。例:壞了菜了,我那火上還坐著鍋呢。
11、黑兒摟著:小孩兒騎在男性的脖子上。例:“來,讓爸爸黑兒摟著你。”
12、胡沁、胡咧咧:胡說八道。例:“讓她甭在我這兒胡沁。”
13、汗踏兒:襯衫。
14、混不吝:什么都不顧忌。例:“這小子愣頭兒青,干什么都混不吝。”
15、后脖梗子:脖子的后方。
16、后脊娘:后背。
J:
1、叫花子:乞丐
2、局子: 北京土話,公安局,例:“那小子前天進局子了。”
3、今兒,明兒,后兒,昨兒,前兒:指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有時也在后面加一 “個” 字。
4、擠兌:逼迫,有時叫 “擠得”。
5、見天兒,漸天兒:天天。
6、進去:進公安局,即蹲大獄。
7、嚼谷:吃喝的意思。
8、將將兒:剛才。
9、叫板:挑戰,例:“跟我叫板不是?”
10、急赤白臉:心急而臉色改變,態度不好。
11、假招子:虛情假意,例:“凈來這假招子!”
12、筋道:東西有咬勁 ,例:“這面真筋道!”
13、京片子:指北京人,北京話。以前管北京無業游民叫京花子,管北京話叫京齒兒,管北京城區叫京門子,管北京官僚叫京僚子。
14、京油子:京籍油滑的人。
15、街上的舅舅:北京人過去常愛說的一名罵人的話,頗能代表北京人罵人不帶臟字的語言 “藝術” ,它實際上包含: “我是你舅舅” 的意思。
16、假科里:假模假式,虛偽的意思。
17、嘰咕:說話不痛快,例:“你有話直說,別老一點兒點兒往外嘰咕。”
18、不得(Děi)勁兒:不舒服,例:“我這渾身都不得勁兒。”
19、角郭(瓜):西葫蘆。
20、尖果兒、尖孫:漂亮的女孩和男孩。
21、攪屎的棍子:形容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
22、軍大氅:綠色棉質軍大衣。
23、局氣(一般用否定):不仗義,不大氣,不夠意思。
K:
1、概摟(gái lou):聚斂東西,例:“什么都往家里概摟!”
2、摳門兒:小氣,吝嗇。例:“這人可摳門兒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東西。”
3、裉(kèn)節兒:關鍵時刻。
4、塊兒: 身上的肌肉。
5、侃,侃爺: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說的人。例:( 1 ) “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 ( 2 ) “那主兒整個一個侃爺,沒幾句真的。”
6、溜溜兒:從始至終。例:“我溜溜兒等了一下午。”
7、開涮:開玩笑,例:“沒事老拿我開涮。”
8、侃大山:高談闊論無所不談。
9、苦不英兒:略帶苦味,例:“別看苦瓜,吃慣了,苦不英兒的還真好吃。”
10、柯西蓋兒:膝蓋。
北京片兒懶,發紅底兒和白底兒的
L:
1、姥姥:相當于哼、胡說、你敢等,例:“就你也管我的事兒,姥姥!”
2、老趕:對外地人的蔑視。但有時也含有詼諧的成份,例:“那主兒就一鄉下老趕,沒見過世面。”
3、遛彎兒:散步,例:“您老哪遛彎兒去!”
4、露怯:丟臉的意思。例:“得,露怯了吧!”
5、老:總,如同南方人說 “好”, 代替 “很”,例:“老干這個也有煩的時候。”
6、摟摟(lōu):看看。例:“你那本書看完了,讓咱也摟摟” 。
7、遛早兒:早晨起來散步。例:“遛早兒去呀?”
8、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例:“你又給我撂挑子。”
9、老公母倆:夫妻倆。
10、掄:神侃,胡說八道,例:“又在這胡掄呢吧!”
11、拉和兒:拉關系。
12、老家兒:老輩的人,多指父母,例:“老家兒挺好的吧?”
13、拉幌繩:借一些事由神說海說,然后達到自已的某種目的。有點兒像虛晃一槍的詞意。
14、老家巧兒:麻雀。
15、賴瓜子、傻八意、傻八子、愣頭青:都是形容年輕人沒心沒肺,不著調。
16、老籽兒:蜻蜓。
17、老物件兒:有年頭兒的東西。
18、籠火:用煤和炭把爐子或火盆燒著。
19、拉拉胯:走路不利索。
20、拉拉秧:一種蔓生植物,也指蔓生植物枯萎了。
M:
1、門兒清:麻將術語演變而來,意為明白,清楚。例:“這事我可門兒清。”
2、末了兒:最后。例:“末了兒,還挨了一頓批評。”
3、門臉兒:門臉有兩種說法:一是商店的門窗等外貌。二是指人的臉面,如五官等。
4、嘛:干什么,用在句前 ,例“嘛呢?”、“嘛去?”
5、滿世界(輕聲):到處。例:“他一天到晚滿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6、抹膩:細致。
7、碼兒:多是指放在面條上的素菜,例:“這炸醬面不光面筋道,面碼兒也多。”
8、貓膩兒:隱私,私情,例:“就你們倆那點兒貓膩兒。”
9、沒溜兒:不著邊際,沒正經。
10、悶得兒密:保密不聲張或背著人做事 ,例:“那一對在公園里悶得兒密呢。”
11、面軟:臉皮薄的意思。
12、茅房:廁所,官茅房就是公共廁所。
13、抹不丟的:形容不好意思的樣子。
14、麻利兒:快點,例:“你麻利的,大家都等著呢。”
15、母殼:形容男人比較女性化,例:“瞧他那樣兒,就一母殼。”
16、茅坑兒:廁所的蹲位。
N:
1、念央兒:有求于人又不直接說出,一邊自言自語讓人聽見
2、牛:非常厲害的意思,帶有貶意。例:“你小子,別牛”
3、蔫兒壞:表面上沒什么,心里特別壞。
4、蔫兒有準:心里有數不說出來。
5、蔫兒不唧:人不愛說話或精神不振。
6、蔫土匪:不愛說話而心里有數的人。
7、能個兒:厲害,長本事。例:“這小子一人還挺能個兒。”
8、那( nei )主兒:指那個人,含貶意。例:“那主兒脾氣可大呢,少招惹他。”
9、弄蹭了 : 引起誤會的話,導致雙方不和。
10、你們家人叫你呢:對比較討厭的人,想說滾蛋,語氣稍輕。
11、擰股:顛倒,相反。
12、拿:要挾 ,例:“關鍵時候,就拿我一把?”
13、拿搪:推脫刁難。
14、膩味:厭煩、煩躁 ,例:“天天吃盒飯,早膩味了!”
P:
1、貧嘴:油嘴滑舌。
2、劈:聲音嘶啞,例:“他這水平真不怎么樣,都唱劈了!”
3、屁顛兒屁顛兒:高興得來回奔跑的樣子,例:“聽見這么點事兒,就美得屁顛兒屁顛兒的。”
4、盤兒靚:原來是北京小流氓的黑話,盤兒即臉,靚即漂亮,盤兒靚,就是長得漂亮。后來這個詞兒成了北京人夸贊漂亮姑娘的流行語。
5、撇赤臘嘴:撇嘴,看什么都不順眼。
6、片兒懶:黑條絨塑料底兒布鞋,紅底的穿上比較牛。
7、拍婆子:就是泡姑娘。
8、破鞋:生活作風不正派的女子。
Q:
1、且:長時間。例:“這事,你且等吧。”
2、起膩、膩咕:男女之間親熱的樣子。例:“你們倆甭在這兒起膩” 。
3、怯勺:不懂事理,露怯。
4、圈子:女流氓。
5、勤行:賣苦力、起早貪黑、奔波行業的人。
6、取燈兒:火柴。
7、旗兒屁:拍馬屁、套近乎的意思。
R:
1、肉:木訥、遲鈍、慢性子,辦事不利落。
2、二忽:猶豫不決的意思。
3、弱了弦子:對半身不遂者的謔稱。
4、軟底子:不光彩的經歷。
5、人理不懂:不講道理,不聽勸。
S:
1、涮:騙,耍的意思。例:“你小子,又涮我。”
2、上了發條:形容說話辦事的勁兒沖,不留情面或速度快。
3、死旮旯兒:死角、死胡同。
4、死心眼兒:實心,老實。例:“死心眼兒不是!”
5、順:偷。例:我自行車讓小偷給順走了。
6、事兒:麻煩,羅嗦的意思。例:“嘿,你可真事兒”
7、說難聽點兒 ,…… :從壞的方面看此事,給個鋪墊。
8、誰跟誰呀:表示關系特別好。例:“咱倆誰跟誰呀,不用這么客氣。”
9、喪梆子:說話不和氣,脾氣不好,帶有怒氣。
10、傻冒兒:傻,也代指傻子。例:“你別傻冒兒了!”
11、撒鴨子:放開腳步跑,例:“一看有人來了,他撒鴨子就跑。”
12、臊:害臊 ,例:“你說這話,我都替你臊得慌!”
13、上臉:不聽勸,得寸進尺的意思,例:“你這孩子老是登鼻子上臉!”
14、滲:休息一會 ,等一下,例:“滲滲他,看他自己急不急!”
15、順毛兒驢:喜歡聽人贊美,不喜歡批評意見的人。
16、順竿兒爬:迎合別人。
17、四棱子:做事不靈活。
18、酸不唧兒:有點酸,但不讓人討厭,例:“酸不唧兒的,味道正合適。”
19、碎嘴子:話多。 例:她就一碎嘴子。
20、碎催:指伺候人、為人奔走的人,帶有貶意。
21、生簧:生事,惹是生非的意思。
22、刷夜: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閑蕩。
23、撒癔癥:原意指夜間到處亂逛,一般指人不理智,沖動等。
24、死嘎奔兒的:口頭語,例:“死嘎奔兒的,你使我東西干嗎。”
25、慫奸壞,慫蔫奸:指人不厚道,背地里給人使壞。
26、散德行:指丟人。
T:
1、塔兒哄:北京土話,混事兒的意思,塔兒讀輕音。
2、聽蛐蛐兒叫:北京土話,死的意思。
3、添堵:北京土話,找麻煩,讓對方膩歪的意思。
4、套瓷:拉近乎,搞好關系。例:“別跟我套瓷,沒用。”
5、挑眼了:挑理 , 怨別人辦事不合規矩。
6、塌了秧兒: 倒閉,關張,事情不成功、心情不好。
7、踏拉板兒:拖鞋。
8、土簸箕:家用撮土的工具。
W:
1、 味兒:氣味難聞,味道大。 例:“真味兒。”
2、 衛嘴子:指天津人,天津衛。
X:
1、 歇:休息,完。例:“你給我歇了吧。”
2、 歇菜:完蛋。
3、鞋倍(輕聲)兒:鞋子的意思。例:別把臭鞋倍兒放屋里。
4、瞎,抓瞎,沒戲:不行。例:“沒我你就抓瞎了吧?”
5、蝦米了:傻了眼。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兒,而束手無策。
6、下套兒:設圈套的意思。
7、行頭:衣服,裝束,打扮的意思。
8、下巴頦兒底下打滴溜兒:意有所仰求于某人。
9、小妹妹兒的:老北京人的一句罵人話,即 “小妹妹養的”。“小妹妹養的” 也就是婊子養的。
10、消停:踏實、安靜。例:這下他可消停了。
11、下巴頦兒:下巴。
12、醒過妹兒:明白的意思。例:到現在你才醒過妹兒呀!
Y:
1、油兒:滑頭,貶意。例:“嘿,他可油兒著呢,你可斗不過他。”
2、玩幺蛾子:耍花招兒的意思,例:”你少給我玩兒這幺蛾子。“
3、一繃子:北京土話,很長時間的意思。如同 “一晃兒” ,但比 “一晃兒” 的含義要時間長。
4、洋落兒:吃剩下或用剩下的東西。落,讀烙。最初洋落兒指洋貨。
5、眼毒:過去買賣人的術語,即獨具慧眼的意思。也稱作 “眼獨”。
6、癢癢筋兒:也做癢癢肉兒,愛好的事情。例:“聽說書是她的癢癢筋兒”。
7、悠著:適當地,例:“干活悠著點兒”。
8、要菜:擺譜、擺架子,例:“別在這兒跟我要菜啦!”
9、胰子:肥皂。
10、咽氣:死了。
Z:
1、找抽:找打。
2、掙臉:爭氣,爭光。
3、軸脾氣:執拗、固執。
4、嘴皮子:說話的功夫。例:“磨嘴皮子”,“耍嘴皮子”。
5、走嘴:本來不想說,沒留神說出來了。例:“說走了嘴了,趕緊轉舵。”
6、再說吧:指不了了之,有拒絕的意思。例:“咱的事兒改天再說吧。”
7、這當兒:這時候,這個節骨眼兒。
8、張兒:由一張 “大團結” 這個詞引申來的。大團結即十元人民幣,一張是十元。
9、支著兒:給人出主意 ,例:“沒轍了,快給我支點著兒。”
10、嘬癟子:有苦說不出,例:“白跑一趟,嘬癟子了吧!”
11、雜宗操的:北京罵人的話!
12、摘愣身兒:側身躺著。
13、雜活面兒:粗糧,豆面、玉米面等混在一起。
14、咂么味兒:品嘗。
15、作(一聲)耗:形容小孩折騰、搗亂、搞破壞。
16、沿兒:(1)塊兒,例:”把烙餅切成沿兒“;(2)邊上:遛邊兒扯沿兒。
17、嚴可沿兒:剛剛好,例:”這衣服也就嚴可沿兒,明年穿就小了。“
18、嚴絲合逢兒:正好,例:”這鍋蓋兒蓋這鍋上嚴絲合縫兒的。“
作者葉辰陽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安徽撫州的歐派地板好不好麻煩你們回答一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