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以潮商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門戶網(wǎng)站,為廣大的潮汕企業(yè)及名人提供文化宣傳服務,同時也是粵東地區(qū)主流的網(wǎng)絡媒體和權威信息發(fā)布平臺。
我們憑借多年發(fā)稿經(jīng)驗,堅持根據(jù)稿件內(nèi)容為客戶合理推薦相關媒體,幫助企業(yè)提升品牌公信力,讓企業(yè)可以以較低成本進行公關宣傳,我們擁有目前最全最廣的網(wǎng)絡媒體發(fā)布渠道,包括各大門戶網(wǎng)站,新聞網(wǎng)站,地方門戶,行業(yè)網(wǎng)站等深度合作網(wǎng)絡媒體資源近5000多家,歡迎廣大客戶和我們深度合作。
受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
汕頭的旅游景觀一直都富有其獨特的特色
同時兼得:海闊、石奇、洞幽,風光秀麗
汕頭也曾出現(xiàn)過四個版本的“汕頭八景”
有的甚至并不在今汕頭政區(qū)內(nèi)
今天咱們就來細數(shù)下,各版本的“汕頭八景”吧
1928版 “汕頭八景”
第一張八景名單出自二十年代《新汕頭》。
有史料可查考的第一個八景版本并不是純粹的汕頭市區(qū)內(nèi)的八景,這是由于汕頭當時管轄著整個潮汕,而政區(qū)的盈縮變化,造成許多景點其實在今潮汕各地。
據(jù)1928年(民國17年)《新汕頭》一書記載,1928年的八景分別以下幾個地方。
01 |韓山
韓山,在今天的潮州市城東,舊名“雙旌”,其頂有三峰,形似筆架,又名“筆架山”,唐韓愈刺潮州時,游覽于此,常故名韓山,其后建韓文公祠于其上。
02 | 金山
金山今潮州市城北,周約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為城北屏障。
03 | 西湖山
西湖山今潮州市北一里許,舊名“銀山”,山下為西湖。山高約五十余丈,周圍十里,循“紫竹庵”而上,有“老君巖”,下有洞寬,可容數(shù)十人,祀老君其中,唐正元間,李宿建“觀亭”于其上。
04 | 鳳凰臺
在今潮州市東南之“鳳凰洲”,舊名“老鴉洲”,為明隆慶二年知府侯必登所筑,峻聳雄偉,襟韓江而幾湘橋,極江山之勝,清康熙間,曾有重修。
05 | 湘子橋
在今潮州市城東,橫跨韓江,西接府城,東連韓山,建于隋時,原名廣濟橋,其后俗沿稱湘子橋。橋長約百余丈,闊三丈余,橋面兩旁滿設小販商店,橋墩凡二十四,中有缺口,以十八梭船接駁。
06 |甘泉井
在蓬洲都,漁洲村,有石欄石,其泉甘洌。
07 | 出米石
在冠隴寨,高二尺許,初復以屋,雞犬不敢近,置于屋中,則米遂取之不竭,后有好事者,劃而平之,地吼如雷者數(shù)日,米不復出。此傳說太過怪誕,殆亦好事者故神其說耳。
08 | 丞相宅
在澄海城南港口,宋陸秀夫與陳宜中不合,安置潮州,秀夫奉母攜妻子居此,今圮,久成阡陌,土人猶呼之為陸厝圍,以示不忘也。
1939版 “汕頭八景”
作為汕頭埠本土的“八景”,形成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由日本人加藤豐吉編著、于1939年(民國28年)印刷發(fā)行的《汕頭之一般概況》一書《附錄》記載,汕頭八景有“中園晚棹”、“香爐曉煙”、“草嶼綠波”、“饒山仙洞”、“馬嶼觀潮”、“鮀江曬網(wǎng)”、“雞港檣林”和“礐峰柱石”。
其實早在1933年出版的《汕頭指南》一書中,已收錄有汕頭八景并作介紹。
01 | 中園晚棹
指1922年建成的中山公園,中山公園舊為月眉湖,居市區(qū)中心,地廣數(shù)百畝,花樹扶疏,風景甚勝,周以水。當春夏季,夕陽已墜,電炬初明,游人多放舟其間,舞柳生風,祛暑滌塵,樂無過此者。
02 |香爐曉煙
指位于礐石西南部的香爐山,它是市境內(nèi)最高山峰。
位于汕頭市南疆,高冠全景,極巔一巨石,大數(shù)十丈,色如古銅,非方非圓,足作鼎立,形若香爐。當曉氣初平,輕霞欲散,煙霧繚繞,如出爐中,上薰碧落,景象萬千。
03 | 草嶼綠波
“草嶼綠波”指位于濠江區(qū)東南部的草嶼。環(huán)汕諸山多怪石,罕生草木,獨?江西南畔,當潮揭航路之分點,得一小嶼,突立水面三四丈許,草色蔥郁,經(jīng)霜不變,其異也以草,因名焉。
04 | 饒山仙洞
“饒山仙洞”指地處礐石礐光中學南面的饒山,此處有一處自然景觀稱“自然洞”。
饒山原名是太平埔,山擅天勝,多奇石,鐫古今名人字跡。經(jīng)饒君斥資營構,遂為名區(qū)。有巨石支覆成洞,洞深二丈,寬丈許。進士楊沅題其額曰:自然。夏日入之,暑氣不侵,清涼沁肺。洞中置石具,可供坐臥。
05 |馬嶼觀潮
“馬嶼觀潮”指位于汕頭港入口處的媽嶼。馬嶼位于汕頭港入口處,扼汕頭海運之咽喉,形勢最稱險要。上建炮臺燈塔,境甚超妙,形如馬。市民所謂“大馬行者”,指此嶼外海闊無際,波光蕩漾,碧水連天,披襟東望,心胸為之豁然開朗。當風雨時,怒濤奔號,勢極雄壯。
06 |鮀江曬網(wǎng)
“鮀江曬網(wǎng)”指的是珠池一帶,開埠后為市郊,漁民在此曬網(wǎng)的景觀。
汕頭舊稱浦,盛產(chǎn)魚蝦,前為漁民集居之地,時屬荒野,而竹籬茅舍,掛網(wǎng)張曬,亦別饒風趣。及后填海立埠,蔚為海港,漁民遂星移市郊,但漁家風景猶存。
07 | 雞港檣林
“雞港檣林”指媽嶼的內(nèi)港放雞港。
漁民作息,一依潮候,要以早出晚歸為常例。故當朝暾初上,或殘照銜山,放雞港面,輒有漁舟千百,馳帆徐駛,檣桅如林,洵奇觀也。
08 | 礐峰柱石
“礐峰柱石”指礐石山上的柱峰石。峰多奇石,雄拔峻秀,各生成趣,中峰極處一巨石,巍然特立,不啻撐天之柱,形勢尤偉。
1991版 “汕頭八景”
1981年11月,汕頭經(jīng)濟特區(qū)開始起步建設,知道1991年11月后,特區(qū)范圍又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qū)。隨著特區(qū)開發(fā)建設蒸蒸日上,現(xiàn)代化港口城市初具規(guī)模,汕頭人也開始在自已的家園里,修筑了多處嶄新的景觀。
于是,1990年12月《學習之友》月刊發(fā)起、由汕頭市委宣傳部和汕頭市建設委員會聯(lián)合舉辦的“鮀島新八景”評選活動,知道于1991年1月中旬才結束。
而那些活動票選出“八景”就依次是“長廊觀海”、“飄亭遠眺”、“熒塔流云”、“學府涵青”、“北標窺日”、“鳳壇濺玉”、“旋宮邀月”、“樂園融趣”。
01 | 長廊觀海
即海濱長廊,位于汕頭港灣北岸,西起汕頭港客運碼頭,東至華僑公園,為綿亙數(shù)公里的帶狀海堤公園。
02 | 飄亭遠眺
指汕頭市達濠區(qū)的飄然亭,建于1985年9月,在礐石塔山景區(qū)南峰。
03 | 熒塔流云
指1989年建成的汕頭電視塔,高212米,是其時國內(nèi)電視發(fā)射塔(高度)的老大。
04 | 學府涵青
即為1981年動工興建,占地面積2038.85畝的汕頭大學。
05 |北標窺日
指1986年在市區(qū)西北郊雞籠山南麓落成的北回歸線標志塔。
06 | 鳳壇濺玉
指建于1987年的金鳳壇,是一座大型城市標志建筑。
07 |旋宮邀月
是指1988年營業(yè)的國際大酒店23層的旋宮,它是汕頭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08 | 樂園融趣
指1987年2月建成開放的龍湖樂園,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為一綜合性娛樂場所。。
2002版 “汕頭八景”
2002年,跨入21世紀的汕頭,迎來新的變化,政府響應市民呼聲,重新評選新時代的新八景,讓“新八景更全面、更集中體現(xiàn)汕頭現(xiàn)代化都市的風采”。
到2002年年底,新“汕頭八景”重新亮相,依次為“礐石山光”、“海灣虹影”、“龍灘逸韻”、“桑浦清暉”、“黌院惠風”、“蓮峰浩氣”、“瀛南翠色”、“月苑鶯聲”。
有人將此八景結成一副對聯(lián),便是“礐石山光龍灘逸韻桑浦清暉瀛南翠色,海灣虹影黌院惠風蓮峰浩氣月苑鶯聲”。
01 | 礐石山光
即為礐石風景名勝區(qū),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大小峰巒43座。
02 | 海灣虹影
指環(huán)汕頭港景區(qū),以汕頭港為中心,包括二橋、二路、二園、一場、一館的汕頭海灣。
03 | 龍灘逸韻
即位于南區(qū)龍虎灘上的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04 |黌[hóng]院惠風
指位于澄海區(qū)前美村的陳慈黌故居,該故居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
05 | 蓮峰浩氣
指潮陽區(qū)海門蓮花峰,此處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06 | 瀛南翠色
指南澳生態(tài)旅游區(qū),旅游區(qū)具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特色。
07 |月苑鶯聲
指位于市區(qū)中山路北的中山公園,它是我國南方頗具盛名的人工公園之一。
08 |桑浦清暉
指位于市區(qū)西郊的桑浦山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北回歸線標志塔、汕頭大學、七日紅公園、翁萬達書院等景觀。
內(nèi)容來源:精彩汕頭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