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以貌取人不可取,但人的性格會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里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衣著顯審美,發型表個性。
“以貌取人”也并不是沒有一丁點道理,人的內心多少會通過幾分外在得以呈現。
文 | 淡淡
1
形象是人最直接的名片
楊瀾講過自己25歲時候在英國的一段經歷:她面試失敗以后,穿著睡衣裹著外套,披頭散發就去了咖啡廳。她坐在一位像伊麗莎白女王一樣尊貴和精致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瞥了她一眼,寫了一張便簽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后方拐彎。
當楊瀾再回到座位的時候,那個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餐桌上的便箋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致。這是女人的尊嚴。
她想起自己面試被拒的理由是穿著隨意,正憤慨于對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邋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做過一個試驗,他們要測試同一個小孩如果以穿得漂亮和臟破的兩種形象獨自走在大街上,路人是否都會留意和關心這個看似迷路的孩子。
6歲的Anano穿上質感很好的裙子和小大衣,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街頭。很快,就有陌生人來關心她,路過的人們紛紛對這個落單的小姑娘釋放了善意。
之后Anano換了一副打扮,化妝師把她打扮成了一個邋遢的、衣衫襤褸的小流浪姑娘。
同樣的地方,同樣的Anano,她還是靜靜地站在那里。廣場上依然有那么多人,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然而,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去詢問這個小女孩。
實驗場從室外轉回餐廳,小女孩穿著干凈的花衣服獨自走進一家餐廳,所有人看她的眼神都充滿了慈愛與溫柔。人們給她擁抱,跟她聊天,還會折紙飛機逗她開心。
然而當小女孩再換上那身破爛裝扮出現在餐廳里時,她感受到的是人們的另外一種態度。當她走過的時候,女人拿起放在椅子上的提包,好像擔心被她碰到了一樣。人們不再對她溫暖地笑,取而代之的是視而不見和嫌棄。
誰都不愿意搭理這個臟兮兮的流浪小女孩,甚至有人讓服務人員將她趕出餐廳。最后,小女孩因為太過委屈,傷心地跑出了餐廳,拍攝也被迫終止。
這個實驗,意在告訴我們“人不可貌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的衣著外貌、動作神態,都在綜合而復雜地共同營造著別人對他的看法。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不要過分關注一個人的外表而忽視了其內在的品質,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是一張最直觀的名片。內心明亮寬敞、堅持不懈,對自己有要求,對未來有希望的人,是不會寬容自己的外表凌亂不堪的。
2
審美背后是對事物的一種積極態度
懂得打扮自己,以最美的面貌示人不僅意味著尊重他人,是自我成熟的表現,更是一種對自己有審美要求的體現。而審美的背后,其實是以一顆向美的心去面對事物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成績、特長體現了一個孩子的能力,那么審美則代表著對于生活的感知能力。
一個有著審美追求的人,他也許能把PPT做到配色和諧,排版驚艷;
能把一間狹窄破舊的出租屋裝扮成漂亮溫馨、有溫度的家;
能把一份簡單的食材烹飪出一道精致可人的菜;
一個汽水瓶子經他的手一畫便能成為一只不錯的花瓶;
看到天上正在飛的大雁,他能想起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只能喊出“看,好多鳥!”
對孩子來說,最直接的審美教育來自媽媽,一方面,愛美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美的感受。另一方面,愛美的媽媽多半是愛自己、愛生活的媽媽。
媽媽這種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也會傳遞給孩子,孩子也會慢慢地去追尋美,發現美,潛移默化中形成審美品味。
也許有人會認為美是用錢來堆砌的。團長卻認為,美不是奢侈,而是一種豐富的情趣。
一個具有審美品位的人,往往更能時刻聚焦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細枝末節上,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日子、身邊人的日子,過得更精致、更舒適。
比如把家具擦得光亮如新,把路邊的野花采回擺放在餐桌上,普通的衣服卻穿得干凈整潔,出門前把頭發梳得一絲不亂。
▲老而優雅:公交車上一位老奶奶精致的盤發讓團長動容
一個有著審美情趣的人,多半是對于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味,并且享受這種趣味的人,是將再平凡的生活也能過得開出花的人。
3
孩子的審美能力是浸泡出來的
審美能力與智商不同,它不是天生而是通過后天培養,可以被教育而成的。
木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不是靠上幾節美育速成課就能完成,而是需要耳濡目染浸泡出來的。
孩子審美意識的發展,跟他們每天能看到什么有直接關系。要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接觸美的環境。
? 從每日的穿衣搭配開始,從小培養孩子穿有品質有美感的衣服,慢慢地孩子對穿搭的審美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審美。
? 在能力范圍之內,盡量帶孩子去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看看,聽一聽音樂會,看一場高品質的劇。給孩子提供相應的環境,接觸各種美好事物的機會。
? 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選擇精美有益的玩具、品質良好的生活用品、印刷精良的經典繪本。
的確,日用玩具再美,也總有一天會被丟掉,但這種對美的感知和享受卻會浸潤孩子的內心,伴隨終生。
? 培養孩子一項跟美有關而跟利益無關的愛好。
比如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詩詞之美、繪畫之美甚至飲食之美。不為考級拿證、不為升學加分、不為增加收入,就是為了美美地度過生活的每一刻。
? 讓孩子參與到對家居環境的裝飾當中,插一支花、DIY一個飾品,都是對孩子美的熏陶和浸染。
? 正確對待孩子的“臭美”行為。
有些家長會對孩子的“臭美”投以嘲笑、壓制的態度。在某些人的觀念里,美就等同于罪惡,愛美的女人都天生自帶原罪,對那些長相驚艷充滿魅惑的女人存在著道德上的偏見。
將孩子的“臭美”看做是“不務正業”,或“不正經”,這樣刻板的思想顯然是對美的扭曲,使得女孩子的“愛美”天性背負上莫明的自責和內疚感。而將對美的追求簡單理解為打扮自己,也是思想淺薄,精神貧瘠的一種表現。
帶領孩子多參加審美活動,這些過程會慢慢滲透,成為孩子精神的共鳴,靈魂的回應,心靈的寄托。
即使他們終有一天要面對粗糙平庸的世俗生活,依然會因閃光的心靈把生活過得精彩而充滿希望。
END
美是一種浸染,是一種傳承,更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孩子今天的審美追求,自然會融進他明天的氣質里。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很多美的輸入,讓他去感知和領會。
家長們你們在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嗎?又是怎樣去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聊一聊~
~如果你喜歡,歡迎轉發朋友圈~
←向左滑動試試看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大家說說八一家具城和八益精品家具廣場是一個地方嗎》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