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方商家成為京東收入重要來源的同時,全國最大刷單案直指京東,該刷單平臺兩年間的流水超過17億元,虛假交易數近500萬筆。即使從全球來看,這樣的虛構交易規模已屬罕見。
如今,京東要治理第三方商家刷單猶如自殘,在流量不足的局面下,隨著第三方商家的增多,京東對刷單恐怕更多只能睜一眼閉一眼。
兩年刷出14億元 全國最大刷單案直指京東
POPSD平臺關于京東刷單的公告
近日據媒體報道,河南工商管理局打掉截至目前全國最大的刷單團伙。該團伙運行的三個主要給京東商家服務的刷單網站:www.popsd.com、www.daojd.com、www.jddsd.com,在兩年多時間里,虛構交易筆數近500萬筆,流水超17億元,有近2000商家參與其中。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處罰公告顯示(https://222.143.24.157/punishInfoDetail.jspx?id=141000014141079397;https://222.143.24.157/punishInfoDetail.jspx?id=141000014141059751),刷單商家首先需在刷單注冊賬戶并充值。充值款包含了賣家的預付刷單貨款和刷單平臺以及刷手的傭金。
之后,刷單商家在刷單平臺上發布刷單任務。接到任務后,刷單平臺會到QT和YY網絡語音社交平臺招募刷手進行刷單。任務完成后刷單平臺和刷手的傭金,會直接從刷單商家的賬戶扣除。
此外為留住商家,這三家網站打起了低價營銷的策略,相比其他平臺刷一單要收1、2元傭金的市場價,這三家刷單平臺只收0.5元。而記者了解到,這么低“費用”已很難抵消開支。該刷單團伙的賺錢模式,更多是靠賣家交預付款所沉淀的巨額資金來吃利息。
這一幕,讓人想起了2015年6月,美國知名投資咨詢機構J Capital發布題為《京東已成為批發商》的報告。報告稱,京東的銷售額存在虛報,靠回購和循環交易刷單,虛構交易額到達350億元。對此,京東方面表示,此說法在判斷和邏輯上都存在很多問題,一些結論是荒謬的。
但在全國最大的刷單案以及層出不窮的刷單事件面前,京東虛構交易額的問題,恐怕非無中生有。
京東治刷單恐只掙一只眼
2015年4月,疑似商家與京東內部員工的聊天記錄被曝光,讓“京東官方造假刷單”事件浮出水面。
據媒體報道,有京東賣家表示,京東運動母嬰行業的員工直接對其提出要求花5000元進行最低50萬元的刷單,并說明這是為了填充任務,并能獎勵刷單商家資源位,是“互相幫助的事”。另外,聊天記錄中顯示,員工安排的刷單也都要經過京東領導審批報備。
該事件還引出一個號稱擁有8000刷手的京東刷單平臺“poptop”。該平臺對外宣稱,每一次刷單都是純手工操作,保證安全,并且表示自己在京東內部有人,掌握內部一手信息,可讓刷單商家及時調整刷單策略。
為了平息外界的刷單輿論,今年618前夕,劉強東發表題目為《我親愛的兄弟們,你們辛苦了!》內部信,其表示京東將堅定杜絕假貨、嚴打刷單。此外,京東也曾表示,其通過大數據形成一個完整可靠的防刷單技術屏障,反刷單系統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9%以上。
但如今來看,如果反刷單系統的識別率真達到99%,還能有這么大規模的刷單平臺存在,只能說明京東對刷單行為持“放縱”態度。而在有限的流量下,隨著京東第三方商家平臺的不斷擴大,其刷單問題恐將更加嚴重。
商家增多流量告急
據京東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營收652億;凈虧損1.32億元;總交易金額(GMV)1604億。而在整個平臺GMV中,其第三方賣家的占比到達40%。更為重要的,與叫好但不賺錢的自營業務相比,第三方商家成為了其重要輸血組織。
財報表明,目前京東第三方賣家平臺的收入為55.3億元。考慮第三方的運營成本,主要是服務器、寬帶等IT硬件設備。有媒體預估,其利潤率超過了50%。
將近30億元的利潤收入,彌補了京東自營上的虧損,使得京東整體的虧損額不至于太難看。然而,在具體服務和配套上,京東顯然沒有提供足夠的工具和服務能力。
目前,京東商家主要的促銷和服務模式有“京東快車”、“打折促銷”、“京東優惠券”、“數據羅盤”等。“京東快車”其按點擊次數收費的模式,對于眾多中小賣家來說成本不低。而大量的刷單,已使反應行業趨勢的“數據羅盤”可靠性近乎全無。
更為關鍵的,隨著平臺商家的增加。有限的流量,如何分配成為京東的難題。但如今京東的官方APP活躍用戶數有多少,始終是一個謎。
2013年,京東曾在“京東首屆開放平臺合作伙伴大會”上公布了移動端相關業務數據。京東集團CMO藍燁曾透露,京東商超客戶端的激活用戶數為6000萬。雖然這幾年迎來的電商行業的大發展。然而,京東平臺流量低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在2016年第一季報的財報中,京東對外披露,其通過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占總完成訂單量的72.4%,但易觀智庫披露的數據表示,京東app的用戶活躍數只有4000萬左右。僅從這兩組數據來看,京東未能增加APP端的用戶數和活躍度。
為解決流量的困境,京東只能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導流,但如何從社交、媒體層面轉化銷量,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1+1=2的問題。
疼親兒子還是干閨女?
為解決流量問題,京東的方法一直是并購、入股。最讓人充滿幻想的是京東與騰訊的聯手。2014年,騰訊入股京東,微信和手Q兩大超級移動端相繼為京東開辟了一級入口,進而加大京東的流量和移動化轉型。
不過從實際效果來說,微信和手Q的流量雖大,但轉化為電商流量卻很有限。2015年,劉強東就在“京騰計劃”上表示,京東利用騰訊流量資源還不到10%。
同在2015年,原屬于騰訊的拍拍網,在京東運營下最終關閉。京東對外發布公告稱,關閉拍拍是為保護消費利益,防止假貨。但不可否認的,拍拍網的關閉,反映出京東無力管理C2C、以及B2C等海量商家生態下的假貨以及刷單等問題,另外也說明其引導的流量無法支撐拍怕網的發展,導致網站關閉得如此匆忙,很多遺留問題都沒有解決。
2014年時,拍拍網由京東運營的海報
更重要的,京東引入第三方商家,與其主打自營的理念相悖。這使得消費者很難認可京東上的第三方商家。但京東GMV增速和毛利潤在很大程度上來自開放平臺服務。在這種扭曲的生態下,京東的第三方商家不通過刷單等手段,將很能獲得流量并轉化為成交。
最后一個問題。京東到底要先做大自營還是第三方?親兒子,是一定要好好養的。但對于隨時可以不認的干閨女,怎么教養自然可想得知。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管全國有多少刷單平臺出現,最大的那家恐怕都會向京東撲來。
文/ 天下網商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京喜自營與京東自營有什么區別?京喜自營怎么入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