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澳大利亞海軍很可能會擁有一支日本血統的潛艇部隊,這將成為美、日、澳強化軍事捆綁,在南海圍堵、遏制中國海軍的一步棋。
澳大利亞政府2月25日在堪培拉發布2016國防白皮書,決定將國防支出從2015-2016財年的324億澳元增加到2025-2026財年的587億澳元,并宣布在未來10年額外增加299億澳元的國防開支。
在新增的國防開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為澳軍添置新裝備的,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引進12艘新式常規潛艇的項目。雖然日本、德國、法國都將參與競標,但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日本的“蒼龍”級AIP潛艇已顯現出領先優勢。
為拿下這筆大單,日本防衛副大臣若宮健嗣慷慨地表示,愿與澳大利亞分享潛艇的機密數據和設計,這是只有美國才能得到的殊榮。
澳大利亞權威報紙《澳大利亞人》刊文指出,如果澳方采購了“蒼龍”級潛艇,美國會提供先進的配套作戰系統。可見,日本和美國都想促成“蒼龍”加盟澳大利亞海軍。
防務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澳大利亞采購“蒼龍”,日本就會借機在澳建設完善的潛艇保障和維修設施。
這樣一來,日本可利用設在澳大利亞的“潛艇4S店”,支持海上自衛隊的“蒼龍”級潛艇在南海和印度洋長期部署和潛伏,配合美國海軍從水下對中國出手。
通過公開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蒼龍”級潛艇長約84米,寬約9米,水下排水量高達4200噸,能以20節的速度潛行,不依賴空氣推進的“斯特林”發動機可保證潛艇在水下潛航3周左右。
武器方面,“蒼龍”艇首的533毫米口徑發射管不僅能釋放89式魚雷,還可發射美制“魚叉”潛射反艦導彈。
據日本《世界艦船》雜志介紹,“蒼龍”級潛艇上的消音瓦由橡膠材料制造,以黏合劑與艇體接合并用螺釘固定,能使敵方主動聲吶的探測能力降低50%到75%。
該艇全部機械設備均安裝在浮筏基座上,基座與艇體柔性連接,使主機及其他設備的大部分噪音不易傳到艇外。計算表明,僅此一項技術就可使“蒼龍”級潛艇的噪聲降低15到20分貝。
可見,“蒼龍”級潛艇如果被部署到中國南海海域,雖然在中國海軍面前耍不出什么大的花招,但仍能對中國海軍的艦船造成一定的威脅。
除了“蒼龍”級潛艇本身不俗的性能外,澳大利亞海軍裝備該潛艇后,或將成為美軍在南海的有力助拳。防務分析人士強調,一方面,借助聯合演習之機,美國海軍P-8A反潛機、瀕海戰斗艦、“宙斯盾”驅逐艦可與澳軍“蒼龍”展開對抗性訓練,以積累對付中國海軍常規潛艇、AIP潛艇的經驗和戰術。
另一方面,澳海軍的“蒼龍”級潛艇,可能直接替美軍打工。在靠近中國海軍基地的淺海水域潛伏,執行美軍核潛艇無法完成情報搜集、海域探索任務。《澳大利亞人報》曾披露過澳大利亞潛艇替“山姆大叔”探聽情報的舊聞。
1992年,澳海軍“奧賴恩”號潛艇曾秘密潛入上海附近海域,替美軍探聽中國海軍情報,但這個不速之客很快陷入中國漁船的“漁網陣”,險些受困被俘,最終經多番努力才僥幸脫險。
從這一事例不難看出,澳海軍裝備“蒼龍”后,確有可能再搞針對中國的水下偵察。
顯而易見,澳日之間的潛艇采購項目,不僅僅是一筆軍火生意那么簡單,其中還涉及到美、日、澳在南海針對中國的軍事聯動,所以中國必須保持警惕,并研究應對措施。為防范“蒼龍”在南海作怪,中國海軍需編織嚴密的“空海一體反潛網”。
目前,中國海軍的護衛艦已構成“雙層防線”:裝備拖曳聲吶的“反潛版”056輕型護衛艦“打內線”,守護軍港碼頭,嚴防“水下間諜”滲透。
配備反潛導彈(又稱“火箭助飛魚雷”)和反潛直升機的054A護衛艦“打外線”,編入驅護艦編隊或航母編隊,讓“水下幽靈”不敢靠近。
同時,“會飛的反潛機動部隊”也在加緊組建中?!杜灤R》雜志已公開了涂有海軍航空兵標準涂裝的“高新6號”反潛機的照片。
“高新6號”批量裝備部隊后,可借助島礁跑道,對廣闊的南海實施巡視,配合水面艦艇執行搜潛和反潛任務。中國在南海布設的反潛網將越撒越廣,“蒼龍”膽敢挑釁,必成落網之魚。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官宣——2025年中國工博會-2025中國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視頻》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