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在上海開設了7家門店,寧波1家門店,面積最大上萬平,最小也在4000多平左右,以發展速度和規模獲得了阿里巴巴1.5億元的投資,不單如此,盒馬模式之所以受到外界重點關注,還源于生鮮電商發展到了一個拐點:沒有一家能從商業模式上得到成功的認證,燒錢游戲玩不下去了。大家都在思考轉型的方向,生鮮生意還能如何做下去。結合新零售的風口效應來看,盒馬又因為“四不像”而引發外界的好奇心,大家也都在探索新零售,希望能找到借鑒的模板。
2014年時, 生鮮電商還被公認為是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各路人馬爭相涌入,資本也在熱捧。
幾年時間,藍海變紅海,生鮮電商的發展歷經了先后崛起和倒閉。就在2月24日,滬上又有一家 生鮮O2O平臺“菜到啦”宣布關停,是去年生鮮電商倒閉潮的延續。“菜到啦”連接的是菜場商戶和買菜用戶,也是主打高頻、剛需的日常生鮮消費,但最終還是無法承受虧損。
盒馬鮮生的創始人侯毅有三十多年的從業經歷,從事過IT研發,并在光明集團和京東分別從事零售和物流運營,對大數據、信息化及物流技術的運用比較熟悉。零售業發展至今,已不是單純的買賣商品,侯毅在技術、物流、數據方面的背景被認為是他做新零售的一種優勢。
生鮮電商大熱時,侯毅也在觀察O2O生鮮業務和B2C電商模式,他認為這兩條路都走不通,O2O是個偽命題,實際上還是線下的超市幫人們解決了生鮮需求。至于B2C,他直言,上海的生鮮垂直電商發展至今已經寥寥無幾,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沒有得到驗證。
之所以盒馬鮮生在目前脫穎而出,備受關注的做法是:
定位小切口,新鮮、及時、小包裝,只覆蓋門店送貨最遠30分鐘、3公里范圍,解決配送成本問題;
引入情景消費,超市+餐飲,門店里建開放式廚房,即買即食,增強用戶體驗和粘性;
線上電商,線下門店,價格統一,線下也要求用網絡支付工具支付寶結賬,把客戶引流到盒馬自己的APP,固化為線上會員,再鼓勵網上下單,節省正在暴漲,難以承受的“買”用戶流量支出,解決線上用戶發展問題。
不走以前生鮮電商們更多寄期望建立一種輕模式,但最終為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不斷被變重,最終墜地的道路,而是像飛機起飛一樣,以速度和升力快速提升,把重模式變輕,最終讓龐然大物飛入云霄。
對于之前生鮮電商的發展,侯毅認為有4點不能解決的問題:
首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生鮮銷售的分散式冷鏈物流成本根本降不下來,這是最大的問題,遠距離物流做一單燒一單;
其次,B2C模式經營的商品品類往往不全。這也是由冷鏈物流成本高企導致的。為了追求客單價,越來越多的賣進口生鮮。老百姓日常生活要的是牛奶面包和青菜蘿卜,網上解決不了這種需求;
再者,生鮮是易損耗的品類,損耗率太高。我們去過幾家倉庫看,牛奶、蔬菜等生鮮都滯留倉庫兩三天了。對線下店而言,賣不掉的生鮮可以買贈形式促銷掉,而在電商平臺上卻不奏效,鮮少會有人買。
最后,生鮮是即時的消費需求。買菜是一件計劃性不是很強的事情,B2C電商的倉庫離消費者還是太遠,難以即時觸達。
基于以上的原因,盒馬鮮生既沒有走O2O、B2C電商的路線,也沒有走永輝和大潤發的路線。即使現在外界常常將永輝的“超級物種”對標盒馬鮮生,侯毅對《商學院》表示,兩者不是同一個模式,沒有把永輝當成競爭對手。
侯毅認為盒馬鮮生模式做了四個層面的事:
第一,消費者是誰?侯毅認為,盒馬要做的就是年輕人的生意,80后90后是消費主力。基于這個認知,盒馬對商品設定了幾個關鍵要素:新鮮,即時,小包裝。
消費者從網上下單,最快30分之內送到家。小包裝也符合年輕人的做菜習慣——當天一頓飯的量,以免造成損耗。
第二,所想即所得,手機點點,商品到家。B2C沒能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線下超市能可以滿足,但總歸也要耗損時間。盒馬鮮生雖然有線下實體店,且線上線下統一商品、統一價格,但更鼓勵用戶在網上下單,每家門店覆蓋3公里范圍內的配送,能做到以往O2O和B2C都沒能滿足用戶的即時消費需求。
第三,圍繞“吃”的一站式購物。盒馬鮮生還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品類,線下門店的面積有限,但是線上可以擴展。包括一些稀有商品的需求,比如五千塊錢一條的野生黃魚,盒馬也能提供,滿足所有消費者吃的需求,是盒馬的目標。
第四,將做飯變成年輕人的娛樂。在盒馬的實體店里,有各種能讓消費者參與的活動,美食分享、DIY等,這也是盒馬用來增加用戶黏性的一種策略。
從2015年成立至今,盒馬鮮生在上海開設了7家門店,在寧波有1家門店。面積最大上萬平,最小也在4000多平左右。根據《商學院》記者在盒馬大寧店的觀察,泛生鮮品類是盒馬的差異化商品,不乏各種國外的海鮮水產。
而且,“超市+餐飲”的場景,還幫一部分消費者解決了烹飪的需求,只需支付加工費,超市的開放式廚房就能將生鮮做成成品,供消費者在店內享用。
餐飲作為體驗中心,為盒馬的線下店帶去了流量,也是留住顧客的一個差異化優勢。在大寧店內,《商學院》記者還看到,貨架上方即是傳送帶,店里有專人根據收到的線上用戶訂單揀貨,將貨品通過懸掛鏈系統運至后臺,經打包之后由后場等待的配送人員取貨再送出,一氣呵成。
用侯毅的話來說,盒馬鮮生的模式是三維的,既有別于傳統商超,又有別于生鮮電商,這個模式叫“線上電商,線下門店”。盒馬鮮生目前手機APP的訂單主要是通過線下門店通過開展配送服務,從下單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時間不超過30分鐘,而其到店的用戶主要通過支付寶結賬,客單價在70元左右。
“盒馬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投入巨大,費時長,系統則超復雜。但成本高也是一種行業壁壘,對手需要砸錢進來追趕。”對于競爭,侯毅這樣對《商學院》表示,電商走到后面是重,而不是輕,太輕了始終無法做好消費體驗,有價值的模式都是重的。
目前,盒馬模式里,最重的依然是門店成本,還有裝修和設備。
“今天所有的線下零售店都有了APP,但是為什么不能運營成功?因為你沒有流量,流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特別金貴的。”侯毅說到。盒馬生鮮希望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將消費者轉化成APP會員。目前,已經有近半的用戶選擇在盒馬的APP上下單,侯毅認為,這個數據還會繼續升高。
蟄伏兩年,由阿里巴巴1.5億元入股的盒馬鮮生,已經過了商業模式驗證的階段,接下來就是擴張和覆蓋。侯毅認為,做年輕人的生意還是要在大城市,因此盒馬主要還是扎根一線城市。今年的目標是開盡可能多的門店,包括北京店已經在籌備之中。
侯毅對《商學院》強調,商業模式要有可持續性,就必須要盈利,盒馬鮮生是奔著盈利去的。
這對于投資人相當重要,畢竟不以未來盈利為目的融資都是耍流氓。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 來自公眾號:商學院(ID:BMR2004))
超級商學院APP下載
[ 掃一掃] 二維碼
IOS版
掃碼下載
Android版掃碼下載
[掃一掃]《商學院》訂閱號
▼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山姆大型商超冷鏈物流整車配送-海底撈食材冷鏈車隊測溫卸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