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互聯網運營新媒體 | 深度就是速度
垂直產品運營變現的
深度思考
產品變現的老大難問題,如同閨女待嫁之愁,如花似玉,不乏學識,卻總“遇人不淑”,或“性格不合”。在變現困局中,既有被趟平的套路模式,也有無法適應的坑,用戶數和流量未必是主導戰役的關鍵
電商是變現套路的常規選項,但模式和玩法多變,運營難度之未想,折戟無數卻又誕生更多的精益創新。文章將細數不同產品的電商變現案例,及其背后的運營思考。
何為電商變現
常談的變現首先基于產品聚集了一定量的用戶,且具備明顯的垂直屬性:
共同的標簽,如95后、二次元;
共同的愛好,如足球、炒股;
共同的訴求,包括實物和情感。
其次,在垂直產品中,用戶對產品所建立的信任感,能夠超越流量、普通購物場景的一般價值,產生垂直場景的變現溢價。
與廣告相比,后者的變現效率高,運營成本低,除了今日頭條這樣的產品外,多數垂直產品只需要有固定的廣告位、品牌專區,簡單的直接排期上素材,復雜的按照項目來策劃。用戶的價值挖掘并不精深。
電商變現過程,對比更為深刻復雜:
產品場景轉變到電商場景,場景的銜接融合、用戶的購買習慣培養有一定難度;
基于產品本身,制作對轉化更有效的內容;
從零搭建電商體系,如何避免簡單粗暴,陷入高成本低轉化的深坑,找到符合的類目和營銷策略。
綜合而言,電商變現對產品設計、運營的成本和考驗都極高,但它更深刻地挖掘釋放了用戶的消費需求,有更為自主的想象空間。
電商的轉化流程歸納起來都是一致的:
轉化載體→商品展示→下單付款→物流→售后
不同產品的轉化載體(內容、固定商城入口等)、商品載體(自主搭建、淘寶京東、微商城等)和自主特色的營銷策略。
下面我們將按照商品載體的分類來列舉電商變現案例。
導購變現
適用導購變現的主要是獨立的網站、APP產品,這類產品或通過內容、或通過社區,具備了足夠用戶量和活躍度。
導購屬于輕量的變現形式,產品無需開發電商的商品管理、訂單和支付系統,也避免陷入供應鏈、倉儲物流的成本。運營核心需求上,只需要搭建商品展示頁面,通過與購物平臺分銷、廣告系統合作,進行選品招商、上下架、結算等工作。看兩類案例。
▍系統個性化導購
主要今日頭條、優酷等擁有海量、不同喜好的非垂直產品,用戶之泛無法統一運營,故通過數據挖掘形成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商品推薦體系。
2016年9月,今日頭條和京東達成合作,京東為今日頭條接入基于內容的精準商品推薦。在這樣的體量下,其實已經不止于電商的范疇。
另一個平臺則是阿里百川、阿里媽媽所提供的櫥窗導購等產品,譬如優酷、微博通過對內容本身、用戶行為分析自動推薦商品。
運營角度看,在產品中開辟固定的櫥窗位置,將數據打通共享給到購物平臺,再通過持續的數據優化提升購買轉化率,獲得規模的分成收入,除了大型的營銷活動協同參與外,無需過多的運營人力投入。
實際上這與廣告變現非常類似,核心區別在于結算方式。
▍運營化導購
這類產品有較為廣泛的垂直用戶群,通常是搭建一個商城頻道,如美柚、豆瓣東西,也有一些內容類產品在內容附近設置商品鏈接。
線上運營部分和一般的電商運營類似,通過阿里媽媽旗下的淘寶客、阿里百川接入,為了獲得更為優惠的價格和更高的傭金,自主招商、選品、上下架,以及策劃各類主題活動,來提升購買轉化率。
為了更好的合作,甚至會將電商團隊設置在杭州。
在技術上,目前已實現無縫對接,用戶下單無需跳轉購物APP,降低流失率。
導購變現的運營劣勢在于商品來自于購物平臺,加上成交量和高傭金的訴求,導致商品沒有差異化和辨識度,營銷目標也一味追求成交。
電商運營與產品場景失去結合,形成純流量轉化,這是偏低效的。綜合而言,受限于第三方,沒有更多的運營特色,與一般電商運營無異。
自營電商變現
一些用戶垂直度更高,共同屬性、產品場景更突出的產品,這些因素的關鍵意義在于有可能做到更好的購買轉化率。
與導購相比,自營電商的不同在于:
自主系統,技術上搭建包括頻道、訂單、支付的全套系統;
自主招商,供應鏈、商品、售后都需要更多的投入,甚至因為電商基因的缺乏造成管理、策略上的不足;
做更多的場景融入設想;
盈利空間大;
商品品質和服務可以把控。
分析一些運營模式。
▍Keep商城
Keep的電商嘗試模式是獨立商城,在“發現”版塊中,商品有自主品牌定制和合作銷售兩類,圍繞運動裝備和裝飾商品。
招商團隊的職責就非常重要,包括和品牌商建立合作,和廠商的定制合作。SKU不算多,線上的營銷也不多,主要是貼合產品的調性,價位也不低。
購物流程上,購物車、優惠券、退款退貨等基本完善,除了招商和日常的商品管理外,還可以通過用戶的訓練數據來推薦裝備,做更多的場景融合。
垂直體育產品的電商變現模式并非普遍認可,一個原因是常規的轉化率問題。從品類來看,還有幾個因素:
這是很垂直的品類,比美柚這樣的女性垂直要小;
復購率問題,鞋子、瑜伽墊、水杯等既有替代性,使用周期也不短;
消費品的議價能力。
思考而看:
食品是高頻快消品類;
在場景推薦上,結合訓練課程的裝備需求等方式,打造單品爆款,形成購買習慣和口碑。
品類變現
品類變現的關注點在于商品和利潤,掌控商品的開發,做供應鏈的深入定制,并為商品賦予品牌溢價。其他環節中,電商系統用第三方、服務或銷售體系外包,降低中間的運營成本。
看兩類不同的運營模式。
▍合作開發
典型的案例是羅輯思維、一條。
商品研發上,通過與出版社、設計廠商、設計師等供應鏈端深入合作,挖掘用戶的消費屬性,生產有原創特色、排他性的商品;
品宣上,利用自己的品牌做背書推薦,不同的節目內容都和商品進行結合;
渠道上,在不同產品載體上都設置入口。公眾號有微店、天貓有旗艦店,網店由代運營商負責。
在亞馬遜上同樣的書,羅輯思維的旗艦店做到了溢價和訂單量的超越。
電商變現反思
在變現的角度,電商業務已不再局限于流量、轉化率、促銷的范疇,轉化率的提升也不再是簡單地優化banner、商品、詳情頁。
在什么場景中設計入口、品類的策略、運營成本綜合考慮等因素,比埋頭努力更值得思考。變現效率、以及對產品價值的利用率,是更好的衡量視角。
(網站分析公會)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專注互聯網運營新媒體
我們奉行“深度就是速度”的理念
我們團隊為您執著奉獻有深度的觀點
如有評價和建議請您反饋至
670298727@qq.com.
您的反饋將推動我們更進步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電商運營模式有哪些,8種常見的電商經營模式介紹》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