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是夏至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節日—夏至節。流傳至今,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因此,吃面是夏至的一項重要習俗。
通常,人們都認為北方的面食更好吃,因為北方盛產優質小麥,而小麥是制作面粉的原材料,例如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面、北京雜醬面等,都是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面條。
然而,我們在大街上除了蘭州拉面館能夠看到,卻很少看到其他的北方面館,最多的反而是一些南方的,諸如四川的擔擔面、重慶小面等,前一段時間,知名主持人孟非還在南京開了一家重慶小面,雖然價格高了一些,但依舊是門庭若市。
那么,南方面真的比北方面好吃嗎?今天小編特別精選挑選了十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南方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大飽眼福,看看那些讓美食家們都忍不住垂涎三尺的南方面條吧!
先來看看江南的四大面:
包括蘇南、浙江一帶的江南地區,歷來就以文化發達、經濟富庶著稱,在飲食上也別具一格。
陽春面
這是經常在武俠劇中出鏡的一種面。又稱光面、清湯面或清湯光面。是江南地區著名的面食小吃。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陽春面是蘇式湯面的一種,蘇式湯面最考究的是面湯,不加上任何菜肴配料而只有湯的面條,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后口不干。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湯清味鮮,蔥油香郁四溢。
鍋蓋面
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以獨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藝、混合型的口味,用的面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復擠壓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條,這種面條有毛孔,鹵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制醬油汁加上十余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奧灶面
是蘇州名點之一,屬于蘇菜系。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湯底用青魚煎煮提取,故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于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制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肥而不膩。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杭州片兒川
浙江杭州地區一種著名的漢族傳統湯面,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余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后回味無窮。奎元館的片兒川烹調與眾不同,要先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制的面條燒煮而成。因“氽”與“川”同音, “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
再來看看東南到華南的六大面:
福建和廣東因為地理位置上較為臨近,故在很多飲食上都有相同相通之處,且以講究飲食的營養美味為特點,飲食文化十分發達。
蝦面
又稱蝦子面,起源于清朝初年。福建廈門、臺灣、廣東等地區的特色面食。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后,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沙茶面
在中國的沙茶面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在于沙茶醬的制作,用沙茶醬再制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面為典范,閩南美食大師楊繼波老先生的沙茶面配方的唯一傳授徒弟廚師技師王大全繼承傳統使之發揚光大。沙茶醬主料有蝦干,魚干,蔥頭,蒜頭,老姜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制成沙茶醬待用。廈門沙茶面口感,咸鮮香辣,有點甜,湯色紅亮,口味咸鮮香辣,營養搭配合理。
福建鹵面
鹵面,是由各種配料做成鹵湯與面團混起來。口味香甜、滑潤、濃郁,湯料精選上好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絲、黃花菜,佐料扁魚、沙蟲和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醬、蒜香、蛋絲等。調鹵面的湯最好是骨湯或肉湯。特選好的香菇、豬肉等料倒入湯中煮透,然后添加地瓜粉調稠,另加一些冰糖、鹽、味精,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食用時,一般先在碗底放些韭菜、豆芽,上面放面條,再與鹵湯調拌,加上芫荽菜、蛋絲、胡椒粉或沙茶醬,吃起來風味獨特,齒頰留香。
炒面線
炒面線是福建廈門獨特小吃,屬閩菜系。系原“全福樓”、“雙全酒家”所創。烹制方法是選用上等面線放在七成熱的油鍋里油炸,撈盤后用開水去膩,以瘦肉、冬筍、香菇為配料,切絲炒后和以扁魚、蝦瀝,酌加紹興酒,然后再把炒過的面線拌配料再炒。吃時以沙茶醬、紅辣醬為佐料。怎樣才能把面線炒得芳香、柔韌呢?首先用中火將面線炸到赤黃色,再熬蝦湯,魚去骨切片炸碎,將瘦肉、筍、香菇、紅蘿卜、豌豆等切絲炒。蝦湯入鍋滾沸下味精,面線開水里燙一下馬上撈入蝦湯并輕輕翻動,再撒扁魚配料,加蓋一兩分鐘就可裝盤了。
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傳統面食,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和這種面用的是鴨蛋,和好面團后用毛竹碾壓面團,用人體彈跳的重力讓面團受力均勻。壓薄的面皮便可以用來制作面條和云吞皮,壓打出來的面具有獨特的韌性,口感與北方拉面完全不同。配上豬骨、大地魚、蝦熬制上3個小時以上的湯頭,加上云吞,云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一碗鮮美無比的云吞撈面,就成了嶺南人的最愛。
(附:云吞面亦是竹升面的一種,又稱餛飩面、細蓉、大蓉。云吞就是餛飩,最早云吞以全豬肉制,所以稱做“凈肉云吞”。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且先切后剁。現今的云吞面多數是以鮮蝦云吞制成,云吞材料有云吞皮、鮮蝦、豬肉。)
豬腳面
豬腳面是廣東一帶的漢族風味小吃,屬于粵菜系。在福建地區也有閩東豬腳面。湯色金紅、豬腳酥爛、湯汁鮮美、豬腳滑潤。選擇豬的前腳,短粗、肥嫩、潔白、新鮮的為最好,前豬腳筋肉較多,煮起來易爛。燉的時候,要用微火慢煮,使燉熟的豬腳軟爛而不散,吃起來才好。一碗美味的豬腳面不僅吃起來好吃,而且富含膠原蛋白,美容養顏。
再看看中南到西南的四大面:
中南到西南地區的人們民俗風情相似,在吃的方面也大多愛咸香麻辣,故口味相對最重,因遍布全國各地的面館,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熱干面
中國五大名面之一,是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干面既不同于涼面,又不同于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面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欲大增。
酸辣面
酸辣面是四川及云南,湖北襄陽等地的著名小吃。因南方濕熱,故酸辣食物特別受歡迎。湖北襄陽人俗稱火巷口酸辣面,享譽襄陽40余年,為襄陽一絕;云南昭通口味酸辣面,在昆明售賣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常喜愛吃的經濟面食;四川酸辣面具有酸、甜、香、辣、咸等不同的味道。酸辣面是采用上好陳醋加中草藥熬成,同時配以植物乳酸。秘制酸湯還具有清口、提鮮、增香的作用,促進人的食欲。
重慶小面
山城重慶的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屬渝菜。主料為新鮮小麥粉面條,重慶人稱之為“水面”、“水葉子”。湯料為大骨頭湯沖調品種豐富、選料考究、制作獨特的佐料,配以時令綠蔬。狹義是指麻辣素面,廣義小面還包括有臊子的面食,如牛肉、肥腸、豌豆炸醬面等。小面富于變化,可以定制口味,如“干熘”(拌面)、“提黃”(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佐料是小面的靈魂,面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Noodles, Sichuan Style),著名的四川小吃,源起挑夫們挑著扁擔賣,所以名為擔擔面。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面好吃的秘訣是配料的豐富。把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別放入12個碗中,把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干水分,加鹽、豆油,上色,直到配料呈金黃色即可。
最后,再看看港澳臺的面吧:
港澳臺地區雖臨近大陸,但因長期處于與內地不同的發展狀態,故在飲食上也有各種獨特之處。
擔仔面
在臺灣,幾乎沒人不知“度小月”擔仔面,它是臺灣省臺南最有名的一道漢族面類小吃。度小月擔仔面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制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加上用蝦子熬煮的湯頭,另外有一尾蝦、蒜泥、香菜相佐提味,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后用心制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嘗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蚵仔面線
蚵仔面線 (臺灣閩南話)為臺灣漢族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種,主要原料為蚵仔(小牡蠣)和面線,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面線(豬大腸和面線)來銷售。蚵仔面線的優劣決定于蚵的大小與新鮮度,拌太白粉時也必須注意蚵的完整。豬大腸鹵制的過程,與整碗面線中的比例都是客人決定好吃與否的關鍵。其口感濃郁,香味十足,但傳統口味現今已經很難尋到,較出名的面線,多以臺北迪化街聞名的紅面線口感為主。
臺灣牛肉面
臺灣牛肉面是臺灣平民美食,遍布臺灣省大街小巷。臺灣牛肉面主要選料為黃牛肉,以腱子肉、肋條肉、牛板筋為主要選料,還有選用新西蘭牛肉、美國無骨小排、澳大利亞牛肉等進口肉。臺灣牛肉面是當年渡海來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而發明的特殊飲食。“細細品來,牛肉面可以說匯集了中華美食精華,比如上海菜的紅燒,廣東菜的煲湯,還有四川菜的辛辣味等。
香港車仔面
出現在1950年代,香港街頭涌現了流動攤販,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面條和配料,配料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卜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面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后來車仔面走進茶餐廳和食堂,車仔面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面條亦有多種選擇,計有:幼面、粗面、油面、伊面、河粉、米粉、公仔面、烏冬面等。湯汁有清湯、牛腩汁、麻辣醬等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面條鹵子都有哪些種怎么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