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并不是現代人所有的,古代就已經出現理財了。“理財”一詞最早見于《易經.系辭》“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啥意思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于財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正當,禁止民眾不合理的開支和浪費,是理財最合宜的方法。
雖然古人沒有網絡,但早在漢朝,就出現了最早的中介——駔(zàng)儈(kuài),駔儈專門介紹買賣馬匹,因為漢朝當時要和匈奴打架,為了能夠與匈奴騎兵正面較量,訓練了一大批騎兵士兵。沒馬怎么辦?買!去哪買?找賣馬的人。馬的來源以及還要分辨馬的好壞就需要駔儈了。在這里提一下,漢朝飼養的軍馬超過60萬匹,一年養馬需要的錢換成RMB是7億,可想而知駔儈可以從中牟利多少。
北方少數民族賣馬是為了換取生活物資,因為他們不會織布,也種不了地,更不要提蔬菜(戰國及秦漢時期也只有五種蔬菜),他們只能用牛羊馬去換。和北方少數民族交易的除了當時的朝廷,還有一些商人,當時的管制沒有那么嚴格,“士農工商”的錯誤解讀是從宋元開始的。
科普小知識:《士農工商》由春秋時期的管仲創作,詳情見《管子》第五篇。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乃并舉之義,并沒有先后尊卑之分。后人論及于此,先是用知識分子或有學問的官吏替代了軍士,然后,又認為這是尊卑排序,以士為首,農次之,以工商為末,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末商主義”。
這些牟利的商人拿了錢會怎么用呢?買地。漢朝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可自由買賣,直到東漢末年,土地日益集中,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豪強莊園勢力日益強大,間接導致了三國分裂的形成,所以有錢就變壞不是沒有道理的,有錢有地還有人(佃農),干啥都行啊。
漢朝之后,就不允許自由買賣土地了,拿最繁華的唐朝為例,人家搞均田制,土地都分給農民,唐朝規定,男性十八歲以上授田百畝,二十畝為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老死還官。買土地給佃農種自己收租的理財方法,GG。那怎么辦呢?商人嘛,怎么樣都能想到賺錢理財的方法,不讓買田,那就去買黃金。
科普小知識:古代的土地制度可以分為三類,分別為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后一般都是實行國家土地所有制,來鞏固自己的王朝基礎,其他兩類則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實行的,封建社會存在的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各有特點,相互作用。王朝很難從中調和三者之間的矛盾,想做土地理財,還是要看君主玩制衡6不6了。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如果古代出現政治動蕩、政權更迭等情況,一旦立法的政權覆滅,法定鈔票也很可能變為一堆廢紙,在這個時期,黃金這樣的天然貨幣之價值就會自然呈現,人們常說的“亂世藏黃金”,以及現在的買黃金保值,就是這個道理。
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黃金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是太陽神的象征,在古羅馬人眼中,黃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甚至在《圣經》上有四百多處提到黃金,上帝親自指示塵世的代理人摩西要用黃金來裝飾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在古代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對黃金瘋狂,但歷代統治者對于黃金儲備同樣很重視。歷史上的每一個帝國、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金庫,因為——每逢亂世之時,這將是用來做最后一搏的家底。
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于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雖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制品來看(例如陜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
多金之后的結果就來了:東漢末年,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考古界人士常說“漢墓十室九空,漢墓考古靠運氣”就來源于此。摸金校尉的出現,不僅為曹操盜來了大量的黃金,還盜出了無數古董珍玩,衍生出了古玩商人。古玩商人玩的就是高風險,往往年頭越久的古玩,越有鑒定價值,一些自認為家族歷史悠久的人,都會為自家購入不少古玩作為傳家之寶。
至于那群藏了大量黃金的人,等到了一切平定,就拿黃金換錢,每個朝代的黃金兌換比率都不一樣,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反正不會虧。拿著黃金重振家業,繼續做有錢人。
除了置業(買田)、存金、買入古玩之外,有些人還會放高利貸。當然這個在任何階段的中國都是不允許的,史書上能夠考證的資料少之又少。
商人們還玩貿易。戰國時期的商祖白圭,他觀察市場情況和年景豐收的變化,當谷物成熟時,買進糧食,出售絹帛綿絮;當蠶繭結成時,買進絹帛綿絮,出售糧食,這是最早的倒賣。
再比如赫赫有名的呂不韋,早年的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這種做法和現在的股票類似,不同的是,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
別以為中國只有商人會玩理財,想我大文豪蘇軾也是理財的一把好手。蘇軾崇尚“禁止生活中各種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的理財之道,他每月將4500文錢的俸祿,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并掛在房梁之上,每天取下一串來使用。對于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而且他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150文錢以內,通過這樣的方法也控制消費。
這里小編感嘆一下,大文豪都知道開源必先節流,剩下來的錢拿去做點小買賣什么的也是極好的。
如今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賺錢的機會數不勝數,前段時間微博上出現的幫人拿快遞月入上千還真不是段子, 賺錢高手在民間,只要你想,沒有你做不到的,別猶豫,戳開下方閱讀原文,投資小豬理財,賺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