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的西北邊境麻沿河有座大山叫老人山,老人山高大雄偉,地跨徽縣和西和縣兩縣邊境地區,方圓幾百里地面,山的東北向徽縣地面有個峽谷名曰新集峽,這里的蟒洞,馬踏車,牛舔石和試刀石給我們訴說著一個美妙神奇的傳說。
老人山東面主峰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新集峽出了一個千年蛇精,為修煉成正果,蛇精化成人形,夜晚出來專吃過往行人的血。
那時,新集峽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懸崖絕壁,飛瀑流泉隨處可見,荒草成林,樹木豐茂隱天蔽日,山中野獸出入峽谷,兩河相會處水聲震天,甚是陰森可怕。河岸邊的石崖上有兩個直徑三尺大小的洞,就是蛇精的棲息之地,其洞深約三十多里路,一直通向山的另一端。自古此峽是徽縣胡廣通往西和縣馬元和天水蘇城,汪川等地的必經之道。自從有了蛇精,過往行人只有在正午時分數十人結伴方敢通過,蛇精盤踞于此,成為方圓百十里地面老百姓的一大禍患。
新集峽谷(配圖)
新集峽向西北有三個村子:一是徽縣的河西,一個是天水的柏家磨,還有一個是西和縣的唐河村。河西和柏家磨是鄰村,兩村人為除妖精,先后請來了幾個法師和高僧,由于蛇精道行深,法師和高僧都被蛇精打敗,有的甚至有去無回。后來附近的人無奈只好輪流每年四月八向蛇精敬獻牛羊豬一類做祭品,才換來村子一年的安寧。
又過了幾百年,蛇精修煉的道法不斷的提高,練就三十六般變化,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它化作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出來害人。有一天,一位年輕男子看見一女子從村邊而去,那女子臉蛋長的白麗誘人,彎彎的眉下一雙眼睛像兩汪清泉中牽著兩顆黑色的寶珠,一身飛翠綠的紗衣隨風舞動,像是天上的仙女。一會兒,狂風突來,隱約看見那女子騰空而去,霎時不見蹤影。過了幾天那男子突然神秘失蹤,村里人幾經尋找終未見男子尸體,人們猜測是被蛇精掠去了。那蛇精雖然道法高深,可惜妖氣太重,妖心未改,還是時常害人。
法師和高僧(配圖)
有年夏天夏至剛過,天空忽然雷鳴電閃,頓時風雨大作,到了夜里,柏家磨有一姓黃的人家出生了一個男孩,孩子長得清秀活潑,出生才滿月便如兩歲的孩子一般大小。黃老漢老年又得一子,格外喜歡,經常與兒講蛇精的故事。五歲的時候那孩子濃眉大眼,長得壯如猛虎,又聰明好學,村人也格外喜愛。一日夜里,老漢做一夢,夢見一白發老者手持仙仗,騎著白虎駕祥云騰空而來,其人神采煥發,精神抖擻,氣宇不凡,白發老者說三天后有一男子來接你兒子到崆峒仙山學藝,學藝歸來方可除妖,說完老者不見,隨后醒來原是南柯一夢。第三天,果有一男子身著道袍,體高六尺,眼似環鈴,手持銀刷,身背寶劍,來到黃家化緣。黃老漢一看此人如夢中所托,吩咐家人將家里僅有的好飯菜拿來,男子與黃老漢一家一同吃了一頓辭別的素飯,便將兒子交與此人,他們隨即出了院子大門,當黃老漢追出大門便不見人影。
崆峒仙山(配圖)
四十年過去了,黃老漢已年過九旬,還未等來兒子,老兩口便一命嗚呼,留下長子三年后也因病離世,家中再無他人,村人葬之。
又過兩年,村里來了一中年人,身穿道衣,體高七尺,張得濃眉大眼,虎背熊腰,身背寶刀,體健如飛。來到黃家院落,不見院內有人,他掐指一算,四十五年已過,這家人都已離世。于是他向西方三叩頭,隨即離院而去,村里的人聽說來了一高人,都來爭相看,卻不認得,原來蛇精每年都來莊里騷擾,有好多人被蛇精掠去而死,剩下的老弱病殘者都已老眼昏花怎會認得。唯獨村里有個康老頭看出他氣宇不凡,便請他降妖,他說:“我正為此而來”。原來此人就是四十五年前被人帶走去學藝的黃家小孩,如今已是身懷絕技,擁有七十二般變化,能騰云駕霧呼風喚雨的得道神仙——黃爺。
黃爺(配圖)
黃爺為了除妖,在村子外一大巖石上磨七天七夜的刀,他想試試神刀,手起刀落,一塊四丈見方,高三丈的大巖石從中砍開。此石后人起名黃爺的試刀石,如今還在柏家磨村子不遠處。黃爺磨完刀與村人告別,騎著他的神馬前去除妖,來到蛇精洞門前,黃爺在洞前一塊大巖石上勒馬停蹄,那神馬嘶鳴,震動峽谷上下,馬蹄幾踩便留下了好幾個蹄印,那就是有名的馬踏石,至今還在洞前不遠處的河邊。此時,正是中午時分,蛇精正在洞內修煉,黃爺大吼一聲,朝洞口一刀,洞門便被砍開。蛇精嚇得急忙手持長矛沖出洞來,不料黃爺已在半空等待蛇妖到來,蛇精駕云在半空中與黃爺斗在一起,真是一場好殺,頓時天昏地暗,打斗了數十回合,蛇精體力漸漸不支,眼看就要被黃爺擒住,蛇精靈機一動化作一個小蟲子鉆進石縫不見了蹤影,那神馬也搖身變成一頭神牛,在地上一舔,一塊大石頭上便留下一道很深的牛舌頭舔過的痕跡,那就是峽里有名的牛舔石,黃爺又變成一個鐵犁,與神牛將山上的石崖犁開,蛇精變成小蟲正要逃走,被黃爺化成的雄雞吃掉,黃爺除妖成功。至此橫行幾百年的蛇精被除,大快人心。黃爺除妖后回到村里,鄉親們擺酒宴與黃爺慶功三天,黃爺成神仙無心紅塵,遂辭別眾鄉親后,便回仙山修行,再未回村。
黃爺隱居修行(配圖)
從此以后,新集峽變成了通途,那里也相繼搬來了好多人家居住,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還有個小集市,新集子這個地名從此而生,后來又有人耐不住這里的寂寞不斷遷走,集市也隨之消失了。
后人為了紀念黃爺,在當地為他修廟塑像,奉為方神,因其靈驗香火甚旺。在離廟不遠的小峽谷有個洞,叫黃石洞,洞大寬敞,有奇石異水,甚是微妙。那洞就是后來人們祈求黃爺下雨時取雨的仙洞,里面的七十二個小水潭,是黃爺七十二般變化的象征,黃爺為村民祈福求雨,保佑當地風調雨順。附近柴家集青龍觀的通濟龍王神管轄柴家集一帶十八莊,和柏家磨相距很近,傳說那時龍王神與黃爺關系甚好,兩神合用一洞取雨。當遇天旱時,柴家集和王集的人們抬著通濟龍王神去黃石洞取雨,將轎放在洞里邊的的石桌和石椅上,便在龍王潭里取水回來等待下雨。
龍王潭(配圖)
一九九八年,新集峽修路時將傳說中牛舔石毀壞,現在你坐車路過那里,還能看到傳說中的兩個蟒蛇洞和試刀石,還能尋見馬踏石的蹤跡。
作者簡介:
柴建學,男,甘肅徽縣人,生于1972年12月,教師,大專學歷。現為隴南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長沙羲之國際藝術中心會員,羲之書畫報簽約詩書畫家,徽縣文聯會員。自幼酷愛好書法,2014年書法作品獲“建國65周年最美夕陽紅全球華人書畫名家”作品大賽金獎,并獲得“中華愛國紅色書畫家”榮譽稱號,有作品曾在北京和長沙展出,近年來多次參加市,縣組織的各種書展活動。愛好散文及詩歌,有作品散見于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作家網---父親與蜜蜂》,《開拓文學》,《隴南日報》,《青泥嶺》,《金徽報》,《中華詩報》(蘇里南),《中國愛情詩刊》,《西漢水文學》等刊物和網絡平臺。
柴建學書法作品欣賞
△
商務合作: 0939-3619999
小編微信: w910411lv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