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論語》述而篇第五則。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錢穆白話試譯】
先生說:“吾已衰極了!吾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
夢見周公:孔子壯盛時,志欲行周公之道,故夢寐之間,時或見之。年老
知道不行,遂無復此夢矣。
此章斷句有異,或作甚矣斷,吾衰也久矣斷,共三句。今按:甚矣言其衰,
久矣言其不夢。仍作兩句為是?;虮緹o復字,然有此字,感慨更深。此孔子自
嘆道不行,非真衰老無意于世。
【傅佩榮譯文】
孔子說:“我實在太衰老了,竟然很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公輔佐武王之子成王,奠定周朝的基業。
“不復夢見周公”,有思則有夢,說明孔子志在學習周公。因為他既能匡正天下,又能制禮作樂。孔子雖然出身平凡,但他能走出平凡,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自我超越。孔子類似的感嘆,還可見于【9.9】。
我們研究儒家思想時,不必對孔子盲目崇拜。明代李贄《焚書》中有一道學說:“天下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事實上,在孔子之前,還有周公、堯、舜、禹、湯,又怎么能說是“長夜”呢?孔子很了不起,但也不認為自己超越古人,他本身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1】),也就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的一部分。
【弘丹學習心得】
我記得中學時寫作文,形容一個人在課堂了睡著了,會用“夢見周公”來形容,當時不知道“夢周公”的典故,估計是從作文書中學來的,就跟著這么寫。
今天才知道,“夢周公”的典故,是出自《論語》,也可見《論語》在文化中的影響力,不少成語是出自《論語》,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日三省”,“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等,都是語出《論語》。
百度百科中,對周公的評價是:中國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漢代儒家將周公、孔子并稱。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根據錢穆先生的注解,孔子壯盛時,志欲行周公之道,故夢寐之間,時或見之。年老知道不行,遂無復此夢矣。
作者介紹
弘丹,簡書簽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
踐行每日寫作,品味生活之美;誦讀《論語》,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
每月組織【寫作訓練營】和“百日寫作”活動。想要從零開始寫作,關注“筆耕不輟”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筆耕不輟(ID:wewriter)。
繼續閱讀:國學 儒家 周公旦 論語
此文由 熱點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菏醉?> 歷史? 說說“夢見周公”的典故|每日論語152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論語述而篇原文朗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