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璦琿條約原文

璦琿條約原文

碩博瀚 2025-09-20 科學 3 次瀏覽 0個評論

  

  摘自郝一生《日出日落:解密中日百年較量后的資本邏輯》

  當年,奕等人因國庫空虛提出要暫停頤和園工程時,慈禧太后的一句“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成了后人譴責她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頤和園的證據(jù)。然而,卻很少有人發(fā)問:大清帝國怎么窮到這份上了?【更多好文,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興藝堂 xingyitang99”】

  其實,當時日本皇室經(jīng)費每年300萬日元(相當于218萬兩),清廷皇室經(jīng)費即便按照日本的2倍436萬兩計算(乾隆三十一年為82萬兩);辛亥革命后清廷皇室歲出待遇400萬元,日本的國民人均皇室費用0.06兩,也是清末人均皇室費用0.01兩的6倍。即便慈禧從德國銀行的500萬兩借款中花了白銀200萬兩修頤和園,也不到財政歲入的1%,怎么會惹來如此猛烈的指責?大清帝國怎么會窮成這份上了呢?

  1、常年內(nèi)戰(zhàn)和農(nóng)民暴動

  在太平天國的十年動亂期間,清政府的南方半壁河山和主要糧食產(chǎn)區(qū)和納稅大省,幾乎 “顆粒無收”。即便有能力納稅的南方各省,也會以“戡亂經(jīng)費”為由拒繳稅賦,使清朝政府本來相當有限的財政歲入折損“過半”、元氣大傷。這也成為清朝政府從中央強權(quán)轉(zhuǎn)向中央弱權(quán)的一大原因。誤認為農(nóng)民暴動是因稅賦過重的清廷,就愈發(fā)沒人再敢提高稅率,結(jié)果中央政府的財力越來越捉襟見肘。

  以財政稅收“平均不足舊額的十分之四、五”粗略估算,1850至1863年清廷每年因太平天國凈損失財政收入2500~3000萬兩,14年間財政歲入合計減少約3.5~4.2億兩白銀,僅此一項收入的縮水,就可以構(gòu)建營造價值6000萬兩的北洋水師6~7只。

  清廷表面“仁慈”的超低稅率,就像一劑瀉藥,最終拖垮了國家財政,到頭來讓國家窮得連稅制改革的財力都沒有。

璦琿條約原文

  2、天災(zāi) & 人禍

  在1840年至1894年的半個世紀中,中國共發(fā)生旱災(zāi)、水災(zāi)、霜災(zāi)、雪災(zāi)、雹災(zāi)、凍害、蝗災(zāi)、海嘯、瘟疫等,各種載入歷史文獻的大型自然災(zāi)害約2000次。1876年至1879年間發(fā)生在黃河流域的特大旱災(zāi),即“丁戊奇荒”,餓死病死1300余萬人。災(zāi)情之殘酷,不僅清代,就是在人類幾千年的災(zāi)害史上也極為罕見。

  1840到1912年,中國共發(fā)生7級以上大地震14次、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11次、死亡萬人以上的地震2次。

  中國自然災(zāi)害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幾乎無法定量計量,但是僅以喪生的1700萬人口占全國4億人口的4.3%粗計,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不應(yīng)當少于每年GDP的3%(1843年至1894年GDP合計1500億兩),那么在甲午戰(zhàn)前的半個世紀中,中國自然災(zāi)害造成的財富損失應(yīng)當有45億兩,是1894年中國清廷財政總收入0.8億兩的約56倍。

  3、賠不完的“賠款”

  有比戰(zhàn)爭賠款更讓中國人窩火的了——損兵折將、輸了面子,還要支付對方的戰(zhàn)爭費用和無理要求。

  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05年庚子賠款、1906年拉薩賠款總計8次,總金額約7.36億兩。賠款總計庫平銀9.56億兩,合13.26億兩銀元,相當于1901年清政府財政收入的11倍,相當于平均每個中國人3.3兩。

  其中,最傷筋動骨的還是《馬關(guān)條約》的2.3億兩賠款。此筆巨額賠款,將中國的財政拖入了深淵,財政本來就揭不開鍋的清朝政府,翁同龢等人還為了提前付清賠款而大舉向外國銀行借貸,最后形成了利滾利后的巨大虧空。甲午戰(zhàn)爭借款0.28億兩;1895年向俄法借款計4億法郎,合銀0.99億兩,年息4厘,分36年還清;1896年再向英德借款計1600萬英鎊,合銀0.98億兩,年息5厘,分36年還清;1898年英德續(xù)借款計1600萬英鎊,合銀1.13億兩,年息4.5厘,分45年還清。以上3筆債款,相當于甲午戰(zhàn)爭前中國所借外債總和的7倍。庚子賠款實際支付的關(guān)平銀6.68億兩,其中除日、俄兩國外,美英法等國的款項,多有支付文化交流等項下的還款。

  如果按照馬關(guān)條約以后的賠款總額6.8億兩,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以前的戰(zhàn)爭賠款實際支付按照1.3億兩計算,這筆錢也至少可以組建兩支“北洋水師”。

  三大“黑洞”,一共吞噬了清末多少財富呢?

  戰(zhàn)爭賠款13億兩;國內(nèi)戰(zhàn)爭(農(nóng)民暴動等)損失大約相當于1851—1864年的13年間清廷歲入8000萬兩的35%,即約3.6億兩;天災(zāi)人禍45億兩;以上3項合計49.9億兩,相當于1840年至1894年中國實際工業(yè)化投資總量0.88億兩的56倍。

  在此之上,由于超低稅率清廷1868年以后的30年間稅收流失約110.9億兩。按照1868年至1894年的30年間,中國GDP總量831億兩,且清末稅率可以提高到相當于日本同期30%稅率的一半的15%,實際稅收138億兩計算。就是說,僅病態(tài)稅率造成的稅收流失一項,就是3大出血口的財富損失總量的2.2倍。難怪清末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黃遵憲先生,在走遍海外諸國后感嘆:“四海之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輕賦者。”

  故,也許可以說:超級人口大國逼出來的超低稅率,是中國甲午慘敗和近代百年積弱的主因。

  如此規(guī)模巨大的財富和稅賦流逝,讓中國和清廷變成了一個嚴重失血的病人。財政規(guī)模、擴充軍備、救濟災(zāi)民還是保鮮國防力量,處處捉襟見肘。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袁世凱等洋務(wù)運動的重臣如何精英也無力補天,因為他們沒有女媧手中的石頭。

璦琿條約原文

  近代中國,就一直是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中,跌宕起伏、災(zāi)上加災(zāi)、難中疊難、螺旋下沉。【更多好文,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興藝堂 xingyitang99”】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璦琿條約原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3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